後宮祕聞 入主中原後清朝後宮才有等級之分!

近來的一些清廷古裝劇中,尤其是一些着重表現後宮的電視劇,妃子們都有很多封號,權力之分造成了勾心鬥角。那麼在清朝後宮裏面,妃子的等級和封號是怎麼劃分的呢?

後宮祕聞 入主中原後清朝後宮才有等級之分!

實際上在清朝尚未入關之前,皇族的妃子是沒有這麼多的等級關係的,在努爾哈赤的時候,他的後宮所有妻妾都是叫福晉,這個福晉的意思在滿族語言裏面就是妻子貴婦人的意思。努爾哈赤把自己所有的福晉歸到一起,然後在福晉之中設了一個作為大福晉,也稱之為大妃,實際上是相當於後來的皇后的意思。而為了區別出大福晉與福晉之間的不同,其他的福晉也稱之為側福晉,這一個側字則是表示旁邊的意思,很明顯的就看出這個側福晉的地位是比大福晉的低的。

一直到後來,清朝入關之後,各方面的制度也沿襲了漢族的做法,開始對後宮妃子的等級關係作出了一些規定,在《清史稿.后妃傳序》中記載,順治十五年,採禮官之議:乾清宮設夫人一,淑儀一,婉侍六,柔婉、芳婉皆三十;慈寧宮設貞容一、慎容二,勤侍無定數;又置女官。循明六局一司之制,議定而未行。康熙以後,典制大備。皇后居中宮;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分居東、西十二宮。

對於皇后的封號則表示這個女人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也是眾多後宮嬪妃之主,一般是居住在中宮。皇后之下的皇貴妃則是地位僅次於皇后的貴妃,地位更是凌駕於其他貴妃之上,其實也就是副皇后,也僅僅冊封一個人。再往下則是嬪、妃,這些就是皇帝的妾侍,地位也比較的低,在封號之前也不會再有皇字。

雖然嬪、妃有很多,但是在同一個封號這裏,也會區分三六五等,例如有兩個妃子受到了皇帝的冊封,其中有一個受到了皇帝的賜字,那受到賜字的一個比沒有受到賜字地位要高一些。

一個特殊的就是“貴人”,雖然“貴人”前面有貴字,但是這個貴卻不能突出這個封號的顯貴之處,後面一個人卻是把這個封號往低了拉,使得這個“貴人”身份接近了“常人”,而“常人”的常就更加説明了這個字的普通大眾。

顯然,皇帝對與後宮嬪妃等級的劃分正是為了突出自身的尊貴,也是古時候皇權一種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