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軼事:袁世凱替朝廷借錢來討好慈禧太后

1900年,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對北京的破壞相當大。1860年,英法聯軍也進過北京,但那時不過燒了一座圓明園,其他的地方大體完好。聯軍還未至城下,咸豐皇帝已經跑了。攻城之戰,就沒有發生。而八國聯軍是搭着雲梯攻進城來的。一路燒殺,進到皇城,連金鑾殿都給佔了。不知有多少洋兵,到皇帝的龍椅上過了把癮。還好,皇宮內院他們沒進去,給清朝皇帝留了最後一點臉面。但是,其他的地方該破壞的都破壞了,就連赫赫有名的前門樓子,都被轟塌了。皇宮裏,除了內院之外的地方,都給糟蹋得一塌糊塗——裏面的擺設,丟的丟,壞的壞,連用來滅火的大水缸上鍍的金,都給颳去了。

清末軼事:袁世凱替朝廷借錢來討好慈禧太后

庚子一過,和談成立,該賠的都賠了。西方人只要拿到了利益,懶得管中國內部的閒事,誰能説了算,他們就跟誰打交道。

《辛丑條約》一簽,好些指望洋人做主,扶起光緒,廢掉西太后的先進人士,失望到透心涼。躲到西安的西太后被免予追究,依舊做她的太后,大權在握。

太后還是太后,不能總待在西安,《辛丑條約》簽訂以後,兩宮要回鑾了。兩宮要回北京,但皇宮內外還是一片凌亂。三大殿周圍雜草叢生,破破爛爛的;內城和皇城破損處也不少。倒坍的前門樓子,總算在當時任順天府尹的陳夔龍張羅下,幾個官員湊份子,把它修好了。但皇宮的修整,宮殿內的擺設,要用到的銀子還一點着落也沒有。這個事,就落在了新任的直隸總督袁世凱頭上。袁世凱剛剛升了官,還得了一個太子太保的名譽銜,於情於理他得給辦好。

當然,按道理,直隸總督的職權是管不到北京城的。袁世凱要是安了心不管這事,也可以不管。可是,當年京畿之內能辦這事的人,大概就剩下他了。他要是不辦,就算太后和皇帝回了家,這事也沒着落。一場大變故,滿朝能幹的大臣被殺的被殺,死的死,真的是沒人了。關鍵,這事辦起來還需要錢,而當時的中國就是缺錢。

庚子之亂,洋兵進城,國庫裏的銀子都給搶光了。北方各省淪於戰亂,殘破不堪,還要支付地方賠款。國家正規税收中的兩大項——關税和鹽税——都被抵押,用來支付庚子賠款,國庫的進項一下子少了一大半。兩宮迴鑾的錢只能靠南方各省來支付,而如果它們額外負擔了迴鑾的錢,其他的就別想了。有錢的事,會辦的人比較多;沒錢的事,會辦的人就少了。所以,這事非袁世凱不可。

然而,袁世凱也不是會生金蛋的母雞。在擔任直隸總督之前,他做的是山東巡撫。而山東是義和團的重災區,殘破不堪。經過他一年多的整頓,雖然粗粗安定下來,但要財政有結餘還是做不到。也就是説,袁世凱自己手裏也沒有錢。袁世凱是個能人。清末有三大名臣:張之洞、岑春煊和袁世凱。人稱張之洞是有學無術,袁世凱是有術無學。他接手山東巡撫時,遍地是義和團,而且他既不想開罪洋人,又不能鎮壓義和團。在這樣的困局中,袁世凱都能殺出一條路來,趕走了義和團,保護了在山東的洋人,還參加了東南互保。眼前這點事,他怎麼能辦不了?

袁世凱找來直隸的藩、臬、司、道一干官員,跟他們説,現在有這個難處,為了太后迴鑾,面上總得過得去。一時情況緊急,沒地弄錢去,能不能勞駕各位湊點?大家一聽,一齊叫苦,恨不得説自己都揭不開鍋了。袁世凱見大家都不配合,也沒做聲。轉過身,就派人到天津的各大錢莊票號,聲稱要存一大筆官銀進去。在利息多少的問題上討價還價之間,袁世凱摸清了各位高官在錢莊票號的存款數目。過了幾天,袁世凱再一次將這些官員找來,請他們吃飯。酒至半酣,佯作不經意間,他提起天津的錢莊票號,説“這些個錢莊票號的老闆真是混,居然假冒各位的名義招搖撞騙,為了懲罰他們,我把假冒各位的存款都提出來了,用來給太后皇帝辦事”。各位一聽,心裏涼了半截,但沒有一個人敢出來説那些錢就是他的。這些官員弄了個啞巴吃黃連,苦在心裏,死活説不出來。好不容易刮地皮弄點銀子,就這樣都給袁世凱抄走了。

當然,袁世凱這樣做是把這些官員都得罪了。但是,得罪了下面的官員,卻討好了上面的太后。只要太后被伺候好了,又有誰能撼動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