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大文學家羅隱 才高貌醜但狂妄一世

關於羅隱簡介是這樣的。他是唐末的一位文學家。他想要通過科舉考試改變命運,但是他考了十來次都沒有考上。在黃巢起義後,他為了躲避戰亂隱居了。等他五十五歲的那年終於完成了當官的夢想。他依附於吳越王,先後當了郎中等職務。公元910年,他去世。

唐末大文學家羅隱 才高貌醜但狂妄一世

小時候他就在鄉間很有聲名,寫得文章和詩都很有水平。雖然他的才學很出眾,但他恃才傲物。參加科舉考試時,他總書寫出尖鋭的文章。這顯得他很狂妄,所以他不討考試判官的喜歡。有一年,他又去參加科舉考試,遇上了大旱,皇帝希望通過做法來懇求老天降雨。這時候羅隱就勸皇上天災是和天地一樣客觀存在的,皇帝應該要盡心祈求,這樣做的話,災難再嚴重百姓也是會非常感激的。最後,他還來了個總結,認為先皇和前朝臣子都沒有成功,現在作法的人又沒有名氣就更不會成功了,還不如不做。他的話在皇帝看來有些難聽了,皇上沒有采取他的建議。

他説話帶着諷刺的意味讓他被眾人孤立,可是他書寫散文時帶着諷刺意味反而讓他得到了很大的成就。在他書寫的小品文中不僅表達了他對現實的批評還展現了他傑出的諷刺才華。魯迅對他這一類諷刺文章給與了肯定。羅隱也很會作詩,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佳句。傳説他本來是要當皇帝的,可是玉帝怕他會掀起人間的腥風血雨就派人剝了他的帝王骨,但由於他在剝骨時咬緊了牙關,他的皇帝嘴留了下來,説得一些事往往能夠應驗。這就是羅隱簡介。

羅隱是哪個朝代的

羅隱是哪個朝代的呢?他是晚唐的文學家。在羅隱身上有兩件奇事。第一件就是他考了十幾次科考都沒有中舉,這件事成為了大家的笑談。第二件事就是他才高貌醜。傳聞有個大家閨秀在拜讀了他的大作後立誓非他不嫁,可自從看見了他的樣貌之後就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再也不讀他的詩了。

羅隱的狂妄也是人盡皆知的。他到節度使的地盤,仗着自己和大人同姓,就稱呼他為侄子。節度使的下屬非常生氣,羅隱只不過是一介平民,怎麼敢稱沒有血緣關係的節度使為侄子呢?那節度使不以為然,反而對那屬下説,羅隱看不上那麼多的權臣,現在願意來到他這裏,還稱呼他是侄子,這是他的榮幸。兩人見面的時候,節度使對羅隱行了長輩之禮,羅隱一點也不謙虛,淡然地受了這個禮。離開的時候,侄子還贈給他叔父萬錢。

羅隱的狂妄倚仗的就是他的才氣,世人們瘋狂的崇拜他。那位節度使之所以不生氣羅隱的無理舉動是因為愛寫詩的他崇拜羅隱的詩。青州軍閥經常送錢財過來,為的就是討一首他的詩。等得到後,每天都要拿出來看看。羅隱有個朋友中了舉,他特地送了首詩以示祝賀。誰知道那人的父親説兒子中舉並不能讓他高興,得到羅隱的詩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現在你不僅知道羅隱是哪個朝代的,還知道羅隱的名聲有多廣了吧。

羅隱的詩

羅昭諫的詩有很多都是千古佳句,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他的手筆。這句話寫出了面對命運的無可奈何,訴説出了無論什麼時代的人共同的心聲,這讓它傳誦到了今天。他寫的《贈妓雲英》大意是他和雲英已經十多年沒有見過面了,再見到美麗的雲英時,他還是沒有考取功名,雲英也還是沒有覓得良人,他猜這可能是兩人都不如別人的緣故。

他最後的話雖然是用歎息的語氣説的,但是作者的心中從來都不認為自己比別人要弱。他在《黃河》中寫了他自認為他沒有功名的原因。詩的大意是這樣的。不要把能夠澄清濁水的東西放入黃河,那是徒勞的。曲折的黃河能直通到天上,但水出了源頭就已經變黃了。漢高祖向他功臣立誓除非黃河變短,否則他們永遠不會失去爵位。神仙用占卜的方法計算出方位。三千年過後又有誰在世上,不必勞煩黃河報太平。這首詩句句不離黃河,句句都在暗指朝廷的腐朽不堪。羅隱把他在科舉考試上的失利歸咎於權貴的貪婪。可是一個傲視權貴的人怎麼會得到權臣的喜歡,哪怕羅隱的詩寫得再好也沒用。

羅隱的詩體現了他對人生的深刻認識,他在詩中曾經為書生得到的冷遇抱不平。羅隱雖然沒有得到唐王朝的重用,但他卻沒有計較個人得失,始終維護唐王朝。唐朝叛臣想要用高官厚祿將他召去,卻被他回絕,他還建議吳越王去滅掉這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