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愛入宮20天就被逼殉葬 才女郭愛是誰的妃子

殉葬是古代葬禮中以活人或器物陪葬的陋俗。遠古時有以死者生前的用具、用品或武器等隨死者埋葬的習俗。進入奴隸社會後,殉葬之風甚盛。《墨子·節喪》:“天子殺殉,眾者數十,寡音數人;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從考古發掘的商西周貴族墓中,發現大批殉葬者的屍骨和器物,春秋戰國時,人殉受到非議,開始用陶俑、木俑陪葬。

郭愛入宮20天就被逼殉葬 才女郭愛是誰的妃子

公元前384年,秦獻公下令廢止人殉。但在封建社會,人殉並沒根絕。

自漢武帝到元朝,人殉基本上被廢除了。可是到了明朝,朱元璋又恢復了這種殘酷的制度,並在明朝一直沿用了下來——1395年,朱元璋的次子朱恢死後,朱元璋即下令王妃殉葬。從此,重開了殉葬制度。朱元璋死時,被迫葬殉的有38人。明成祖朱棣死時,殉葬的妃嬪也有三十多個。

明朝的殉葬制度規定很細,哪些妃嬪應殉葬,哪些可以不殉葬,都有明文規定。凡被刪封為貴妃等高等名號的,生過兒子並且兒子被封潘的,可以不殉葬,孃家原有功勛的也可“恩免”。其餘的皆殉葬。

殉葬時,先將殉葬的妃嬪帶到一個房間,讓她們吃飯,吃過飯後,將她們引人大堂。大堂之上,放有許多小牀,讓這些殉葬的妃嬪分立其上,將頭納人牀上的繩釦之中,而後去牀,使其吊死,然後送人墓中。

明朝這一殘忍的殉葬制度,直到1465年明英宗死時,才得以廢除。

史料記載:郭嬪,叫做郭愛,字善理,安徽鳳陽人,人慧貌美有文采。入宮僅僅二十多天以後,明宣宗駕崩,郭嬪得知自己殉葬的消息後含淚寫下絕命詞:“修短有數兮,不足較也;生而如夢兮,死則覺也;失吾親而歸兮,不足較也;慚餘之不孝兮,心悽悽而莫能已兮,則可悼也。”

這是一個讓人無法寫出的故事。在寒夜看到關於她的記載,彷彿春水吹皺了湖面,心裏面憂傷如瘧疾蔓延。關於她在《明史·后妃傳》中記載,宣宗殉葬的妃嬪中,有一嬪叫郭愛,賢淑有才學,入宮僅二十天,皇帝駕崩。

她的一生就像一顆耀眼的彗星在天空劃出一道明亮的軌跡。雖然短暫,但燦爛。

如果,我總是這樣想,她能再活得長一些該是什麼樣子?

那一年,她只有十四歲。

她和姐妹們划着船兒,在夏天湖裏採摘蓮子。行船的湖面飛起一朵朵美麗的浪花。得意深處,她唱起了那首《採蓮曲》,姐妹們和着她宛轉的歌兒。歌聲飛揚在湖面上:

越女採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

雞尺溪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着江南岸。

寬闊的古道上,飛來一羣異樣的人。他們的輕裘寶馬,衣袂翩飛。

本來飛馳的駿馬突然慢了下來,那個瘦瘦的長臉人凝神傾聽着什麼。“這是什麼地方?”他問。

“鳳陽。”他身邊的人恭敬的回答。

他似乎低頭沉思。

抬頭看着接天的蓮葉,一朵朵嬌紅的荷花映襯在綠葉中。不知從哪裏傳來飄渺的歌聲,忽然他聽到一陣笑聲,清脆,婉轉。一張臉從綠葉中探出來,他的心驀然跳了起來。

是花是人?

她明亮的眼睛看着這夥奇怪的行人。天真,爽朗,明媚,如開在二月的迎春花,扎眼的亮麗。

後來她才知道,他們是下來替皇上選人。每個地方都會推薦一些美麗少女年紀從13-16歲之間,然後經過層層的選拔進入皇宮伺候皇帝。

她被選中了。

不知道是該慶幸還是傷感?平時總是和藹可親的父親,仰天長歎。母親偷偷的抹着眼淚。她不明白他們怎麼那麼憂愁,去皇宮不好玩嗎?

她的父親,那個一直老實的善良的讀書人。來來回回的踱步“候門一入深似海”啊,他的歎息讓年少的她莫名傷心。尚未懂事的弟弟,看到家裏來了那麼多人,高興的拍着手:“姐姐,以後我去那裏找你吧。”

十四歲的她,已經讀了不少的書。她明朗大方,端雅可愛,人又聰慧孝順,一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裏的生活雖然算不上富裕,到底是讀書人家。忙時種田,閒時父親就教他們兄妹讀書寫字。父親會吹嘯,吹到深情處總是淚滿衣襟。母親是個賢惠的女子,頗識得幾個字。一家人過着平靜幸福的生活。

這一天,她突然有些害怕。離開自己的父母去赴另一個未知的前程。

她沒有選擇,一旦被做為候選人,那命運就不屬於自己了。

從鄉到縣到省到那個金壁輝煌的大院。每一步都是一輪淘汰賽,每一步都充滿了淚水和苦澀。

她一步步走來,靠着她的智慧,她明朗的微笑,她端雅的舉止。在這年臘月十三她輕移蓮步和另外被選中的女子一起踏入了皇宮。

宮門裏見到的第一個女子就是她的姑姑。她很美,是那種冷得逼人的豔麗。她的臉很白,沒有一絲血色。她在第一天就告訴郭愛:“以後日子長着呢,不能再像家鄉一樣瘋瘋癲癲的。沒有事就待在屋子裏,到處亂走小心打折你的雙腿。”

她突然明白了父親的那句“候門一入深似海”,和母親那悽切的眼神。往昔那些快樂的歲月一去不返了,迎接她的是一個高高的圍牆下枯燥的日子。

剛開始的很多個夜晚,她總是不能入睡,夜裏隱隱聽到嗚咽的哭聲。她本來就有些怯怯的,窗外的風一陣緊似一陣兒,她縮緊自己的雙肩,只聽得風聲夾雜着哭聲。那聲音很細,如絲一樣一圈圈纏緊她的心。

這樣的日子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她總覺得太難熬了。白天受着姑姑苛刻的指責,晚上忍受着刺骨的寒冷。

她小心翼翼的伺候着那個進宮後唯一天天面對的人。姑姑很嚴厲,她從不説話,幾乎沒有笑容。她看見姑姑一人獨坐的時候,眼總是望着天空。似乎在沉思,也許在想念着什麼。

她是個勤苦的孩子,為了少些責罵,她盡心的做着份內的事情:梳頭,洗衣,洗腳,做些陣線活兒。姑姑也儘量教她一些宮廷規則,有時竟看着郭愛哀哀的歎息。她盼望郭愛能給她已經沉寂的生活帶來些許改變吧。

剛過完除夕,天氣有些冷。她想念父母還有淘氣的弟弟,想着以往家鄉過年的熱鬧。嘴角微微上揚,開心的笑着。

“你過來吧。”一向冷眼的姑姑向她招手。

她臉上的笑容還沒有來得及掩飾——姑姑竟然沒有罵她。“他死了,知道麼?他死了。”姑姑説這些話的時候,心裏充滿了絕望。“我從13歲就來到這裏,一直等了15年。他卻死了。”

姑姑似乎隱隱有些不安“我也活不久了。”姑姑最近病了,咳嗽得很嚴重。

她那時還陷在回憶裏。

姑姑第一次拉住她的手“你還年輕,我再也沒有機會了。我剛來的時候,也是你這麼大,來到這裏我想着自己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

姑姑緩緩的對她説。

姑姑幽幽的歎息。咳嗽一聲緊似一聲。

郭愛的心隨着姑姑咳嗽的聲音劇烈的跳動。

突然傳來一陣匆忙的腳步聲:“郭娘娘接旨!”她四周看了一眼,發現只有自己是郭姓,她倉卒的跪下,心裏跳的如小鹿亂撞。她似乎沒有聽清聖旨的內容,眼前浮現出父親慈祥的面容,母親撫摸着她的長髮,弟弟拉着她的手,喊着姐姐你要回來接我啊。(姑姑不也姓郭麼?)

記得曾經採蓮,姐妹們説“你長得這麼美,連魚兒見了你都驚跑了呢,一定會嫁個俊俏公子。”她揚起剛扯的蓮蓬就朝她們打去。河面上驚飛一羣水鳥……

那天,她穿上了她最喜歡的淡藍色衣服,頭髮長長的披在後面,整個人像出水芙蓉,明豔照人。破天荒的姑姑為郭愛梳粧。她的淚水一滴滴落到自己長長的頭髮上,她不知道是為自己在流淚,還是哭她已經失去的青春。

她的心中千帆競渡。望着鏡中的自己,她的淚水嘩啦啦的流了下來。突然,她抓起一隻簪子刺破自己的手指在手帕上寫下了幾句話。

“娘娘,吉辰已到,請起程吧!”

她決然把那個手帕塞進姑姑的手裏。轉身走了。

晚餐用得很豐富,她記得這是一輩子吃得最飽的一次。以前父母總是教育她吃飯要七分飽,到了宮裏,更是事事計較。不能吃帶腥味的,不能吃辛辣味的,吃飯從來都是吃一點兒。和她一起吃飯的還有九個人,她們似乎都很害怕,剛要吃飯就抱頭痛哭起來了。哭聲響徹整個屋宇,她本來有些沉靜的心也被攪亂了。她一個人拼命的吃,拼命的用食物來填充自己的恐慌——死就死吧,有什麼害怕的呢?雖然安慰自己。可是看着她們哭得驚天動地,心如被一把鈍刀在生生的切割。

她只是想自己來生醜一些,哪怕就像東施那樣的醜家女呢,也許安安生生的待在家鄉,嫁個丈夫過着平常幸福的生活。

她走進的那個宮殿很豪華,兩名太監扶着她慢慢的站在了凳子上,對面就是一張豪華的牀,她似乎能聞到腐朽的氣息。他們把她放在了一條白色的綾鍛上。凳子抽下去的一剎那,她看見父母親向她走來,臉上還是那樣的疼愛的笑。

姑姑伸開瘦骨嶙峋的手——這張血字手帕,上面寫着是郭愛的絕命辭:

修短有數兮,不足較也。

生而如夢兮,死者覺也。

先吾親而歸兮,慚予之失孝也。

心悽悽而不能已兮,是則可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