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那麼牛 為啥做個官兒就那麼難呢?

孔子近半生在遊歷講學中渡過,然而除了在魯國擔任過大司寇外,在仕途上幾乎沒有什麼別的成就。儒家思想在當時已經被眾多諸侯國的執政者所認可,孔子本人的學識與人格魅力也受到了許多國君的稱讚,然而為何孔子想求個一官半職而不能呢?這和春秋時各國時局動盪和時而有小人作祟有關,但是還有一點更重要的原因。

孔子那麼牛 為啥做個官兒就那麼難呢?

孔子在齊國面見齊景公時適時的提出了著名的“三綱”理論,得到齊景公的賞識,甚至要給孔子封地讓其能體面的在齊國做官,然而卻由於名相晏嬰的干預而未能成功。很多史學家認為是晏嬰怕孔子威脅到自己的地位而從中作梗,然而事實上並不是這樣。

晏嬰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賢臣,司馬遷、劉向等人均對晏嬰有很高的評價,孔子也稱讚他“晏子果君子也”。因此從個人品德上來看,晏嬰不是一個嫉賢妒能的人。至於為什麼晏子不希望齊景公重用孔子,確實是晏子一針見血的指出了儒家思想中的弊端。

孔子一生致力於恢復周禮。晏子則認為,周禮中繁複的內容過多,在周朝王室衰微後各國均不再奉行這種勞民傷財的禮節,而孔子如今又要重拾這一糟粕,對齊國是沒有好處的。

晏子還舉了孔子主張厚葬的例子,指出為了隆重的葬禮而讓家庭背上沉重的負擔,如果讓這種習慣被廣泛傳播,也將有損齊國國力。

從現今的觀點來看,晏子的觀點確實是正確的。儒家思想在中國幾千年來被過份的神話,以至於人們對孔子產生了盲目迷信。春秋戰國實在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各類思想能夠得以兼容幷蓄,因此孔子雖然厲害,但是仕途不如想象中順利也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