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為何拒絕坐轎子 不能把人當牲口使

轎子古稱肩輿,這種用人來抬人的交通工具,在《史記·夏本記》中已有記載。但在遠古,轎子只是非常有身份的人在非常必要的時候(譬如大禹治水走遍全國)才偶一用之。

王安石為何拒絕坐轎子 不能把人當牲口使

漢唐之際轎子仍不常見,我們從史書上可以看到,即使是高官貴族也還是騎馬或乘坐馬車。到宋代轎子就相當普及了,當官的通常都坐它。轎子的鼎盛時期是明清兩代,無論是誰有錢都可以僱到,不過轎子的“級別”是有嚴格的貴賤之分的。

然而,宋代也有少數高官是不肯坐轎子的。司馬光和王安石都是這樣的人。

宋人邵伯温《邵氏聞見錄》載:“司馬温公為西京留台,每出,乘馬,或不張蓋,自持扇障日。程伊川謂曰:‘公出無從騎,市人或不識,有未便者。’公曰:‘某惟求人不識耳。’王荊公辭相位,惟乘驢。或勸其令人肩輿,公正色曰:‘自古王公雖不道,未嘗敢以人代畜也。’嗚呼!二公之賢多同,至議新法不合絕交,惜哉!”

邵伯温少壯之時是堅決反對變法的保守派,但是他對王安石的品格道德仍然是尊重的,在他晚年寫筆記時可能已進行了反思。

書中對保守派也作了批評,並認為某些具體問題(如差役、僱役之爭)雙方都有錯誤。因此,這本書的有些部分應當是比較客觀的,更可貴的是保存了很多有關北宋末年變法與反變法的珍貴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