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期要買個官需要花多少錢?

《後漢書》中記載了個崔烈買官的故事,很有意思,説崔烈花了500萬錢買了個司徒(三公之一),“入錢五百萬,得為司”,做了這樣一筆大買賣,靈帝很興奮,於是在冊封這天,親臨殿前,以示重視。但當他看到崔烈春風得意的樣子時,突然覺得這官賣得太便宜了,於是滿懷惋惜地對隨從親信説:“悔不少靳,可至千萬”,説咱這買賣虧了,就是讓他出一千萬,這老小子也得出。

東漢時期要買個官需要花多少錢?

親信的回答更雷人,“崔公冀州名士,豈肯買官?賴我得是,反不知姝邪”,説他能出五百萬,已經很不錯了,像崔公這樣的名士,本來都不肯輕易買官的,還是我從中做了不少的工作呢,您就知足吧。

事後,崔烈問他兒子外面人什麼反應,他兒子對他説,“論者嫌其銅臭”,外面的人都在議論你這個官有銅臭味,“銅臭”一詞就是打這兒來的。那些不惜費血本花重金去買官做的人,心裏頭絕對不會去想什麼為政清廉,造福一方的。

投資就想要有回報,他們為了撈回本錢,只能是變本加厲的去搜刮、盤剝百姓,不擇手段的榨取更多的金錢,之後再去買更大的官做,形成惡性循環,這樣的社會現實,讓當時的一些忠臣良吏很是失望,所謂“賣官受錢,天下忠篤之士怨望”(《後漢書》)。

再加上漢靈帝荒淫無道,朝中宦官弄權,朝綱敗壞;朝外上行下效,窮其能事,於是全國形成一片浮糜腐朽之風,在這種情況下,倒黴的只能是老百姓,再加上漢靈帝為政期間,全國又多發地震、水旱蝗災、流行病疫,一時間民不聊生,只得揭竿而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