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皇后 宋朝傳奇皇后曹皇后

1048年正月十八,宋仁宗正在皇后寢宮裏休息,一聲淒厲的慘叫撕碎了夜空。侍衞叛亂、闖進後宮殺人了!這讓習慣了文治的仁宗皇帝多少有些緊張,倒是曹皇后先鎮定下來,吩咐嚴守宮門,保護仁宗,又派心腹去調救兵、預備救火——這一點非常聰明,正是她的預見,叛賊們縱火燒宮的計劃流產了。

傳奇皇后 宋朝傳奇皇后曹皇后

這一夜之後,曹皇后在史書上留下了生動的形象。

第一次變法的旁觀者

宋仁宗有三個皇后:第一個郭皇后是“包辦婚姻”,垂簾聽政的太后一死,他就找個理由把皇后廢了,第三個是深受寵愛的張貴妃,不幸早亡,仁宗思念之下追封為後;而真正陪伴了他大半個帝王生涯的,是第二任皇后曹氏。

在北宋,許多皇后和妃子系出平民。曹皇后的出身,可以説是非常高貴了——她是北宋開國名將曹彬的孫女。大多數時候,她温柔簡樸,最喜歡的活動是帶着宮女妃嬪,在宮裏種點莊稼,採桑養蠶。唯有“夜半平宮亂”,才顯示出她將門之女的非凡膽識,令宋仁宗大為佩服。

有個顯赫的孃家,對皇后來説,未必就是好事。外戚干政,是所有帝王都小心提防的。曹皇后飽讀史書,不願重演歷代皇后家族的悲劇。終其一生,不單獨和孃家人見面,連對親弟弟曹佾也不例外。冊封皇后的當天,她的叔叔曹琮上奏,辭謝皇帝的封賞:“我既然成了皇后的親屬,就不應該再受恩典了。”另一個親戚曹儀也自請辭去軍職。

在朝廷,曹家沒有一個高官,在後宮,皇后沒有爭過一次寵。張貴妃仗着得寵,越禮提出要借皇后的儀仗出遊,而曹皇后並不介意。得意忘形的張貴妃回宮後向仁宗炫耀,仁宗十分生氣,狠狠地訓斥她擾亂禮儀。

可一旦涉及到國家問題,曹皇后就十分主動。“夜半平宮亂”過後不久,閏正月十五,仁宗興致勃勃,想在宮中再張一次燈,重温“燈火闌珊處”的元宵氣氛。而曹皇后覺得這樣做一來鋪張浪費,二來百姓會有閒話,於是便據理力爭,再三勸阻,讓仁宗取消了計劃。多年以後,她對孫子宋神宗回憶這段皇室夫妻的生活時,説道:“我以前聽到了民間的疾苦,一定會告訴皇帝,仁宗皇帝聽了我的話,也常常會頒發赦令。”

轟轟烈烈的范仲淹“慶曆新政”,在宋仁宗的支持下開始了。此時,曹皇后提出過一些反對意見。但總體上,她保持了一個旁觀者的清醒。大變法帶來的人心動盪,新黨和舊黨的激烈論爭,丈夫作為皇帝如何駕馭朝局,這一切她都看在眼裏,成為日後她極力糾正宋神宗變法的經驗之源。

脆弱皇權的保護者

1063年,仁宗去世,英宗繼位。

然而,這一次皇權交接,並不像表面看到的那麼順利。仁宗無子,繼承人空懸多年,皇族和大臣暗潮湧動,各有人選。自幼被曹皇后領養在宮中的趙曙,一直徘徊在太子位置的邊緣。即使仁宗晚年,決意立他為儲,可其位子也並不穩固。英宗趙曙在惴惴不安中登基,隨時可能動盪起來的政局,卻因為兩個人得以平穩過渡。

一個是宰相韓琦;另一個,就是剛剛升為太后的曹氏。

仁宗死時,曹皇后就在他身邊。眾人嚎啕大哭,她忍淚而起,下令封鎖死訊,宮廷上下都裝做仁宗在世的樣子。

這個祕密一直保守到第二天天亮,韓琦奉命進宮。兩人安排好一切,才公佈仁宗駕崩、英宗即位的消息。

但事情還沒完,英宗就病了。

這個在皇宮中戰戰兢兢十餘年的新皇帝,終於不堪長期心理壓力,精神失常了。仁宗大殮當天,他神智不清地呼號奔走,不能成禮。韓琦沒有辦法,只得向曹後建議垂簾聽政,主持大局。與很多垂簾聽政的太后不同,曹後深受丈夫的影響,“天下計不從一人出”。大臣有疑而不決的事請她定奪,她會召集眾人商議。垂簾,對曹後來説不是一種權力,而是一種責任。垂簾一年,朝政井然,兩朝交接平穩渡過。英宗康復後,她才得以還政,重新隱居深宮。

第二次變法的平衡者

縱觀北宋歷史,後宮女性真正發揮政治作用,都是在成為太后之時。

身為母親,曹後是悲傷的。英宗在位四年,就一命嗚呼,短暫得讓人覺得曹後所有的努力都像是徒勞。然而,英宗皇位的確立,為年輕鋭進的宋神宗鋪好了一條路。神宗是英宗的獨子,沒有競爭當繼承人的壓力,又得到了祖母的悉心栽培,他心中有萬張藍圖,渴望創造一個盛世強國。

曹後目送心愛的孫子走上皇位,本來十分欣慰。但沒過幾天,她就蒙了——自己一手培養的孫子,竟和當年被仁宗冷落的王安石一拍即合,決意厲行變法。

此時,朝中還有不少“慶曆新政”的老臣。但是這一批人,已親身經歷了那一輪激進改革的痛苦和後來仁宗長期温和路線的成效,所以,王安石更加激進的變法方案提出之後,反而得不到他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