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的三份遺囑 三份遺囑都寫的什麼?

與病魔做鬥爭

孫中山的三份遺囑 三份遺囑都寫的什麼?

1924年12月31日,孫中山在天津停留了29天后,扶病入京。入京後,孫中山的病情進一步加劇。

1月26日,在宋慶齡的陪同下,孫中山入住協和醫院。當大夫將孫中山的腹壁切開後,眼前的情況讓所有在場的人吃了一驚,只見整個肝臟表面、大網膜和大小腸面上長滿了大小不等的黃白色結節,結節發硬,整個腹腔內臟器粘連在一起,已經無法進行手術。大夫從肝上取出小塊組織做活檢標本後,就將傷口縫合了。術後,醫生隨即對孫中山的肝組織活檢標本進行了化驗,最終得出的結論是:肝癌晚期。

孫中山患癌症的消息傳到廣州,廖仲愷非常焦急,但因黨政軍務集於一身,無法進京探視。而孫中山也示電:“廣東不可一日無仲愷。”於是,廖仲愷便讓夫人何香凝赴京協助照料。何香凝於2月10日下午抵京。

從2月16日起,協和醫院採用當時最先進的放射性鐳錠照射的方法,對孫中山進行治療,但未見好轉。這時,大家都主張改用中醫治療,期盼奇蹟出現。

2月18日中午,孫中山自協和醫院移居鐵獅子衚衕行館,由張靜江、胡適等推薦中醫陸仲安診治。

三份遺囑

孫中山在改用中醫調養後,似乎各方面都有了起色。但到了2月24日,病情又發生大變,早上,孫中山突然不能吃任何東西了,而且氣息微弱,呼吸也急促起來。經中醫診斷,謂“決為肝血大虧之證”。

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正一步步變成現實。而請孫中山立遺囑的事情也不得不提上日程。

2月24日下午3時,汪精衞、孫科、宋子文、孔祥熙四人在徵得宋慶齡的同意後,一起來到孫中山病牀前。

感覺到有人進來了,孫中山微微睜開眼睛,問:“你們有什麼事嗎?直説無妨。”説罷,又把眼睛閉上了。汪精衞説:“我們四個人,今天是以同志的資格來看總理的病況的。總理的病,大概不久就可以好了。不過好了以後,可能要經過長時間的調養。總理在調養的時期內,本黨的事情很多,而且很忙,不能停滯,一定要有同志代總理執行黨務才好。要有同志能夠代總理執行黨務,合乎總理的意思,沒有錯誤,一定要總理先説幾句話,讓各同志有所遵守才好。”

汪精衞繼續説:“我們預備好了幾句話,讀給總理聽。總理如果是贊成的,就請總理籤個字。如果總理不贊成,便請總理另外説幾句話,我可以代為筆記下來,也是一樣。”孫中山一聽,便讓汪精衞將準備好的內容念給他聽。汪精衞取出一張寫好的遺囑讀道:

餘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餘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

最近主張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尤須於最短期間促其實現,是所至囑!

孫中山聽完,點頭道:“好呀,我甚贊成!”

接着,宋子文又繼續請求道:“先生對於黨務既是贊成説了幾句話,對於家屬也請説幾句吧。”孫中山表示同意。汪精衞隨即將準備好的第二張紙取出來讀道:

餘因盡瘁國事,不治家產。其所遺之書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慶齡,以為紀念。餘之兒女已長成,能自立,望各自愛,以繼餘志。此囑。

孫中山共有三份遺囑,除了國事遺囑和家事遺囑,還有一份《致蘇俄遺書》。關於這份遺囑,汪精衞説是陳友仁起草的,而據何香凝回憶,這份遺囑是2月24日孫中山用英文講述,陳友仁、宋子文、孫科等記錄的。無論怎樣,這份遺囑一定是得到了孫中山的認同。

3月11日上午8時左右,何香凝進病房探視,發現孫中山的瞳孔開始放大。她趕快跑出來對汪精衞説:“現在不可不請先生簽字了。但頂困難的是,有什麼方法使孫夫人能忍耐些呢?因為先生平時是最仁愛的,他若見了夫人在旁邊哭,他一定是不肯簽字,致令夫人傷心的。”汪精衞同意何香凝的話。何香凝又找到宋子文,對他説:“遺言中尚有致孫夫人者,今日不籤,遲恐不及。”於是,何香凝和宋子文一同找到宋慶齡,向她表達了請孫中山馬上籤署遺囑的意思。宋慶齡深知孫中山遺囑的重要,她忍痛説:“到了這個時候,我不僅不願意阻止你們,我還要幫助你們了。”於是,汪精衞就將孫中山的家屬和在京的國民黨員一起召喚到孫中山病榻前,此時已是中午。

汪精衞將兩份遺囑呈給孫中山,孫科把鋼筆遞給孫中山。但這時孫中山連簽字的力氣都沒有了。看到孫中山握筆顫抖不能自持的樣子,宋慶齡含淚託其手腕讓他簽字。孫中山雖然腕力很弱,但“孫文,3月11日補籤”幾個字卻非常清楚。孫中山簽過字後,汪精衞在筆記下簽名,在場的宋子文、邵元衝、戴恩賽、孫科、吳敬恆、何香凝、孔祥熙、戴季陶、鄒魯等九人,也都在證明者下面簽了名。簽完國事、家事遺囑後,陳友仁將《致蘇俄遺書》呈給孫中山,由宋子文唸了一遍,孫中山聽後,用英文簽上了名字:S u n Y a t -sen。

“和平、奮鬥、救中國”

簽完遺囑後,孫中山已經非常虛弱,他也清楚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於是,在遺囑上籤過字後,他對身邊人説道:“我這回放棄革命根據地的廣東,來到北京,是為謀和平統一的。我所主張統一的方法是:開國民會議,廢除不平等條約,實行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建設一個自由平等的新國家。現在為病所累,不能痊癒,以致主張未能達到!生死本不足惜,但是數十年為國民革命所抱定的主義不能完全實現,這是不能無遺憾的!我希望各位同志努力奮鬥,使國民會議早日開成,不平等條約即得廢止,達到實行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的目的,那麼,我死了也是很瞑目的!”説罷,整個房間裏靜然無聲。眾人都掩面暗泣,悲不可抑。

此時的孫中山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世,就對宋慶齡説,他死之後希望能像列寧那樣用防腐藥品保存身體,並希望“葬於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講完這番話,宋慶齡再也控制不住,失聲痛哭。孫中山又連連呼叫“廖仲愷夫人”,何香凝聞聲趕到。何香凝邊哭邊對孫中山説:“我雖然沒有什麼能力,但先生改組國民黨的苦心,我是知道的,此後我誓必擁護孫先生改組國民黨的精神。孫先生的一切主張,我也誓必遵守的。至於孫夫人,我也當然盡我的力量來愛護!”孫中山聽到何香凝的這番話,緊緊地握着她的手説:“廖仲愷夫人,我感謝你……”

1925年3月12日凌晨1時30分,孫中山突然頻繁輾轉,氣息越來越微弱,醫生見此情景,就讓家人和國民黨同志圍繞在孫中山病榻前。此時的孫中山已處於彌留之際,不能連續講話,只是斷斷續續地不斷重複着“和平”“奮鬥”“救中國”“國民會議”“同志奮鬥”。

3月12日9時30分,一代偉人孫中山停止了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