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臣子李鴻章的女婿是誰

李鴻章是我國晚清時期著名的北洋大臣,他一生有兩個女兒,其中他的大女兒李菊耦的丈夫是晚清名臣張佩綸。

晚清臣子李鴻章的女婿是誰

李鴻章的女婿張佩綸照

張佩綸是李鴻章為女兒親自挑選的女婿,由於張佩綸比李菊耦大將近二十歲,而且張佩綸相貌粗陋,所以當時李鴻章的夫人趙小蓮很不同意將女兒嫁給張佩綸,可李鴻章很賞識張佩綸,所以不聽夫人的勸告促成了這門婚事。事實證明李鴻章眼光很好,張佩綸才思敏捷學識淵博,他一心想要入仕。在李鴻章的舉薦下做了清朝主將,與張之洞等齊名,同時他和他的夫人也就是李鴻章的大女兒李菊耦的姻緣故事也被廣為流傳。

張佩綸能和李菊耦成親確實是姻緣造化,李菊耦並不是張佩綸的第一位妻子,張佩綸一生娶了三位妻子,李鴻章的女兒是他的第三任妻子,當時張佩綸戍邊回來投靠李鴻章,李鴻章知道他是個有才之人所以對他很賞識,剛好那時張佩綸的妻子過世了,所以李鴻章就做媒把自己的大女兒許配給他做續絃,這件事一開始受到了李鴻章夫人的極力反對,李菊耦卻對父親的安排很滿意。張佩綸做了李鴻章的女婿後,兩人在政局的交流和合作也多了,而且張佩綸和妻子雖然相差二十歲,但夫妻二人相處和睦,可惜張佩綸58歲就過世,留下李菊耦守寡,當時的李菊耦年僅38歲。

李鴻章很有眼光,雖然張佩綸年紀大相貌不好,但是李鴻章看到了他的能力和學識,所以他才決定不顧妻子反對把女兒嫁給他,而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張佩綸不僅僅是個好臣子好丈夫,更是一個好女婿。

李鴻章的功有哪些

李鴻章是晚清時期清政府中的重要大臣,也是晚清名人,在清朝中興的過程中他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因為他在晚年周旋於政府和洋人之間,代表政府簽訂了諸多不平等條約,於是人們對於它的批判之聲極多。

但是到了現代,我們對於一個人的評價應該客觀,一個人的功過榮辱都應該正確的評價。李鴻章是有過,但是他的功也應該被我們知道。在李鴻章去世的這100多年中,他一直是被研究的對象,中外學術界出版的關於他的著作就有40多部,論文有1400多篇,可見人們對於他的重視。

李鴻章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因為他從事的活動之廣泛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幾乎涵蓋所有重要行業,包括軍事、政治、經濟、外交、思想文化等各個領域,在當時大凡重要事件都有他的參與。

説道李鴻章的功總體來説有這幾項,他是具有卓越見識的清朝政府大員,對於晚清新知識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為在曾國藩去世以後,具有新知識的人都聚集在他的周圍,藉助他向整個社會傳播思想啟蒙。

其次就是他的實業,李鴻章是一個非常務實的人,所以他開啟了中國近代重工業,他涉足的工業有機械製造、採煤、鐵路、電報、輪船運輸等,同時對於紡織、麪粉等輕工業和民用工業也有涉足。可以説這些貢獻是很大的。李鴻章是有過,但是他的這些功我們也不能忘記。

李鴻章官職是什麼

李鴻章是清朝末年的肱股之臣,他在曾國藩去世以後成為清朝最為有名的大臣,也是清朝和列強溝通的最有效渠道。那麼李鴻章到底做過哪些官,他的官位是怎樣變化的呢?

這樣從李鴻章第一次任職開始,1847年,李鴻章參加科舉開始,一舉考中二甲第十三名進士,於是清政府授予他翰林院庶吉士。在這個職位上一個幹了七年,1853年,升任翰林院編修。

到了1855年的時候李鴻章被加按察使銜,這在當時已經是一個地方大員了,這時候的李鴻章開始步入高官的行列。到了1862年,李鴻章官位再進一步成為江蘇巡撫,次年二月又兼任了通商大臣。

1865年李鴻章開始任兩江總督,這是真正的地方大員,封疆大吏,能夠管理兩個省的事物。而到了1867年,為了表彰其功勞,特加太子太保銜,授湖廣總督協辦大學士。

到1870年,李鴻章被清廷授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這是當時最大的官員,也是最為重要的官員。直隸總督是保證北京安全的,所以這是個非常重要的職位,而北洋大臣就是和洋人打交道,幾乎囊括了當時清廷最重要的兩個職務。

而李鴻章是沒有當過宰相的,很多人稱他為李中堂,是因為李鴻章有協辦大學士的稱號,有這個稱號的人當時就被人尊稱為中堂。李鴻章一直在升官,晚年雖然因為某些原因罷官,但後來還是被啟用,直到病死。

晚清名臣李鴻章的生平簡介

李鴻章,晚清政府三朝重臣,以內閣大學士(中堂)聞名,世稱李中堂。出生於安徽合肥一個殷實的家庭,自幼通讀經史,在成年後通過參加科舉走上仕途。相較於其他學子,李鴻章獲得的人際關係遠比官職更為重要,例如他的恩師曾國藩。

咸豐年間,李鴻章通過鎮壓太平軍進入了軍中,隨後因清政府江南兵力的薄弱而受命組建淮軍,以曾國藩的湘軍為骨幹,淮軍通過鎮壓太平天國、捻軍等農民起義勢力,軍事力量不斷擴大,在湘軍解散後,淮軍仍舊是江南最精鋭的部隊。這支地處江南的武裝力量成為李鴻章擁有清政府話語權的根本。

同治年間,李鴻章與左宗棠等人試圖在封建帝制下進行資本主義改革,發起了近代中國資本力量的啟蒙,建立清政府國有企業,改變晚清朝廷關於近代科學、軍事和經濟的態度。洋務運動期間,以李鴻章為主的清政府外交部門一度在列強國家面前獲得主權。

光緒年間,李鴻章開始組建清政府的海軍力量,北洋水師的成立代表洋務運動的巔峯,然而終因政治制度的腐朽,後勤補給極為落後的北洋水師在甲午海戰中全軍覆滅,同時也標誌着李鴻章奮鬥半生的改革以失敗告終。

晚年,李鴻章擔任兩廣總督期間,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李被晚清逃亡政府逼迫,前往北京。重病纏身的李鴻章在簽訂辛丑條約後身心俱喪,病逝於北京,諡號文忠。

李鴻章政改筆記講了些什麼

李鴻章的政改筆記出自雪珥,全面分析了李鴻章利用洋務改革拯救腐朽的帝國,在這段時期李鴻章的敵人內有封建政敵和滿清貴族,外有帝國主義壓榨,而李鴻章通過“以夷制夷”和培養軍方後人來擴大洋務運動的影響力和改革進度。

在政改筆記中,我們看到李鴻章是如何成為清政府的一代權臣,在國內的反對中通過政治鬥爭在夾縫中求生存,利用貪官污吏達到國內各大勢力的平衡,經歷低潮仍舊不改初心,從而完成洋務改革的既定目的。

李鴻章並非漢奸,國內逼迫希望談和,國外列強進行壓迫恐嚇。在《馬關條約》談判期間李鴻章甚至遇刺,同時父子生命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因為李鴻章擴建海軍、修建鐵路等試圖保護清朝的海疆安全,此事讓日本對李鴻章極為忌憚。然而這次不平等條約的簽訂讓李鴻章陷入了政治低潮,洋務運動也開始偃旗息鼓。

李鴻章曾經進行了一次驚心動魄的西行,為政改積攢知識。在各國遊覽期間,李鴻章受到了各國的驚歎,對於這個沒落的東方大臣擁有近代其他人所沒有的眼光和政治手腕錶示認同,這讓李鴻章受益匪淺的同時也為未來的外交賣國罪名埋下災禍。

在李鴻章低潮時期,他對中國未來可能會出現的民主或君主立憲表示認可,認為這極有可能會發生,同時他也期望未來的政治領袖謹記國家統一對於崛起的必要性。

如何客觀的評價李鴻章

李鴻章是近代中國政治、軍事和外交的代表人物,在國內李鴻章為國家的統一安定對農民起義勢力進行軍事鎮壓,為國家的富強而主張改革,主張接受西方文化科技,引進外來科技和先進軍工民事。在國外李鴻章主張和談,對列強綏靖,以換取中國在世界的穩定。

近代末期,李鴻章的影響力逐漸增強,然而他桎梏於封建帝國的思想,無法擺脱洋務改革的侷限性,改革未能達到目的。李鴻章逐漸從洋務運動的強國轉為富國,開始構建朝廷的國有民生企業,洋務運動帶來的富裕最終只被少數滿清貴族所有。

洋務運動帶來的新風卻讓近代中國擁有追趕列強的基石,一部分程度上解放了民眾的思想,促進了未來革命的成功。輪船招商局等洋務運動所創辦的企業加快了南方沿海地區的經濟繁榮,漢陽兵工廠等則成為近代中國武裝革命的重要力量。

清政府在世界列強面前任人魚肉,李鴻章作為外事交流的重臣,為保清朝的穩定,與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列強的滲透因此不斷增強。李鴻章臨終前簽訂的《辛丑條約》讓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國家,國家陷入混亂。

李鴻章於清政府而言是中興名臣,於國家民眾而言是賣國罪人,於歷史時局而言是改革偉人。李鴻章才能卓越,而滿清的腐敗讓他的施展空間大為限制。水淺船大,讓人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