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曆史 誰才是三國時期的第一情報專家?

他是三國最優秀的情報專家,經歷了曹操和曹丕兩代魏主,始終是心腹

三國曆史 誰才是三國時期的第一情報專家?

説起曹操身邊的謀臣,相信網友很快就會説出諸如郭嘉,荀彧,賈詡等人,很少有人會想起劉曄。我想這也難怪,畢竟一部在中國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三國演義》裏,劉曄的出場機會實在是少得可憐。不過翻翻《三國志》你可能就會發現,劉曄其實也是一個可多得的智謀之臣,而且還是一名最優秀的情報專家。

劉曄字子揚,淮南成德人,光武帝子阜陵王劉延的之後。出身相當正。

汝南名士許邵躲避戰亂到揚州時就評價説劉曄有輔佐帝王的才能。劉曄能文能武,為人機巧,膽識過人,對於情報的收集,天下局勢、敵情的分析,對手心理的掌握都有其過人之處,是三國時代最出色的情報參謀之一。

劉曄的長處在於情報方面。對於敵情和局勢的分析有過人之處。當劉曄還在廬江太守劉勛手下任職時,就正確的分析了孫策請求劉勛攻打上繚其中的謀略,劉勛不聽其言果然被孫策偷襲而失敗。當曹操到壽春時,要討伐山賊陳策,以前派去的偏將失敗了,曹操問其他的謀士都説不該派兵去,只有劉曄正確的分析了前後形勢的不同“往者偏將資輕,而中國未夷,”“今天下略定”“豈況明公之德”,認為可以攻下“先開賞募,大兵臨之,令宣之日,軍門啟而虜自潰矣。”後來果然結果就跟劉曄説的一樣。

曹操攻下漢中,劉曄及司馬懿勸他一舉攻下西川,劉曄進言正確的指出了當時取西川曹軍的有利之處“今舉漢中,蜀人望風,破膽失守,摧此而前,蜀可傳檄而定。劉備人傑也,有度而遲,得蜀日淺,蜀人未恃也。今破漢中,蜀人震恐,其勢自傾。以公這神明崮其傾而壓之,無不克也。”並對曹操説明了不取西川會帶來的後果“若小緩之,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蜀民既定,據險守要則不可犯矣。今不取,必為後憂。”曹操沒有聽取他的意見,後來局勢的發展果然跟他所説的一樣。

劉曄是個大軍師,很能看出問題。到了曹丕時,劉備伐吳,吳國來降,魏國羣臣只有劉曄反對接受吳降,正確的分析了孫權的謀略並進言曹丕伐吳,並説明了這時伐吳對魏的好處“今天下三分,中國十有其八。吳、蜀各保一州,阻山水,有急相救,此小國之利也。今還自相攻,天亡之也。宜大興師,徑渡江襲其內。蜀攻其外,我襲其內,吳之亡不出旬月矣。吳亡則蜀孤。若割吳半,蜀固不能久存,況蜀得其外,我其內乎!”可惜的是曹丕沒能採用這和正確的意見,又一次使天下統一延後了數了十年。而後來局勢的發展也如劉曄所料的一樣“權外禮愈卑,而內行不順,果如曄言。”

更難得的是劉曄除了一般的情報分析能力之外,還精於知人,當蜀將孟達來降時,孟達是個儀容出眾,很有才能的人物。很受曹丕的器重。當時的議論者也都稱其有樂毅之量,只有劉曄見了他認為“達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術,必不能感恩懷義。新城與吳、蜀接連,若有變態,為國生患。”後來孟達果然趁諸葛北伐之時發動了叛亂。另外在曹睿時遼東太守公孫淵奪取了自己叔叔的權力,劉曄提出“公孫氏漢時所用,遂世官相承,水則由海,陸則阻山,故胡夷絕遠難制,而節權日久。今若不誅,後必生患。若懷貳阻兵,然後致誅,於事為難。不如因其新立,有黨有仇,先其不意,以後臨之,開設賞募,可不勞師而定也。”當時的的魏主也沒采納,後來公孫淵果然也反叛。

對於敵人心理的把握劉曄更是有其獨到之處。曹丕曾詢訓問朝臣們劉備會不會因為關羽敗亡之事伐吳。羣臣都説蜀是小國,名將只有關羽。關羽兵敗而死,國內憂懼不會出兵了。只有劉曄正確的把握了劉備的心態,認為劉備一定會出兵他説“蜀雖狹弱,而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強,勢必用眾以示其有餘。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結果不久後劉備就發動了伐吳之戰。曹丕在魏黃龍五年親征伐吳,問羣臣孫權會不會自己來。羣臣都認為孫權為親自來迎敵。只有劉曄説“彼謂陛下欲以萬乘牽已,而超越江湖者在於別將,必勒兵待事,未有進退也。”

劉曄一生在曹操時代擔任過司空倉曹掾,主簿,行軍長史兼領軍,在曹丕時代但任散騎常侍,侍中等職務,雖然職務不算太高但是一直是歷代魏主的心腹,參與重大事情的謀劃決策,“而授曄以心腹之任;每有疑事,輒以函問曄,至一夜數十至耳。”始終是魏主的重要參謀。也正是有了一批這樣優秀的謀士,才有了魏武掃蕩羣雄三分天下有其二的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