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明君宋太祖為何怒責宋白翻譯

宋太祖是一代明君,也是一個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的人,更是一個非常睿智的人,可以説對於很多事情都能夠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與認識,想要欺騙一個這樣的君王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宋太祖屬下的臣子們都忌憚宋太祖,很多事情都不敢做的出格,《宋太祖怒責宋白》就講述了宋太祖如何責備妄圖貪污受賄的宋白,使其改過的故事。

一代明君宋太祖為何怒責宋白翻譯

《宋太祖怒責宋白》出自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據説在宋太祖在位的時候宋白擔任科考的主考官,但是宋白卻收受他人賄賂,所以在進行評選的時候非常的不公正,但是宋白又害怕自己的榜單貼出去之後遭到別人的詬病,於是想出了一個主意,宋白將考中的名單列好之後拿給宋太祖看,要宋太祖定奪,以為這樣就可以藉助宋太祖的力量將那些詬病去除,宋太祖看到宋白呈上去的名單之後非常生氣,説,我讓你主持考試,就是讓你負責這件事情,就是讓你做主,我又沒有看到這些人的考卷,我怎麼知道該不該讓他們上榜?如果皇榜貼出去之後有人議論我就要砍你的頭以謝天下。宋白很害怕,見到自己的小伎倆沒有實現,於是將榜單改成公正的榜單貼出去了。

從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看到作為一個君主來説也是需要一定的智慧的,如果不能具備相當的能力識破臣子的伎倆,那麼很可能被臣子算計,所以我們從這裏就可以看到宋太祖的智慧。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杯酒釋兵權,是宋太祖即位後做的最引人注目的一件事。對於這件事情,一直以來都是褒貶不一,雖然這件事情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宋朝的文化空前的發達,但同樣也讓宋朝的軍事實力變得格外的弱小。

故事發生在建隆二年,趙匡胤宴請石守信和高懷德等禁軍的高級將領,並在酒席上威逼利誘地説了一番話,唬得石守信等人第二天都紛紛稱自己年老體弱,請求解除兵權、告老還鄉。這個在酒宴上不動一兵一卒,輕易而和平地解除將領兵權的事情被稱為杯酒釋兵權。

誠然,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皇權統治才出此下策的。同時,他也是為了避免黃袍加身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將領身上。從宋太祖趙匡胤的角度來看,他這樣做也是一種自保,一種策略,杯酒釋兵權事件也無可厚非。它無關正義感,或者説它是每一個帝王的真實心理寫照,甚至,這樣看來,趙匡胤比某些皇帝仁慈多了。

但是,在我看來,“杯酒釋兵權”無非是“狡兔死,走狗烹”的一種變相存在。皇位剛坐穩,就想打發走那些為自己浴血奮戰的將士們,這未免太讓將士寒心了吧。趙匡胤披着一件“偽善”的外衣,一點糧田,一點銀餉就把功臣們打發了,反過來,將士們還要對他感恩戴德,實在是讓人感慨。

趙光義是如何殺死宋太祖的公元960年,當時身為五代十國中後周大將的趙匡胤在陳橋這個地方被手下們擁立為帝,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之後,後周皇帝世宗柴榮被迫退位,於是北宋王朝正式建立。趙匡胤的一生是雄才大略的一生,也是開疆拓土的一生,他先後消滅了荊南、武平、後蜀等割據政權,進一步擴大了北宋的疆域和統治的基礎。不過就是這樣一個勤勉有為皇帝,卻在976年猝然離世,終年五十歲。

關於趙匡胤的突然離開,後人大多數認為這並不是一次意外,而是一次有組織和預謀的謀殺。而這起謀殺的幕後主使就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原因是他有時間和動機殺害趙匡胤,同時他也是趙匡胤之死最大的受益者。

我們先假定趙光義就是兇手,然後來看趙匡胤暴死的全過程。在976年10月19日的夜晚,趙看,趙匡胤宣召了趙光義入宮陪他喝酒。當晚趙光義就留宿在了皇宮中。沒想到隔日的清晨,趙匡胤就突然離世了。這是正史中關於趙匡胤之死的記載。其中並沒有講到趙光義是如何殺死趙匡胤的。不過在一本叫做《湘山野錄》的書中,記載了一個叫“燭影斧聲”的典故,講到了趙光義是如何殺死自己的兄長的:在兩人喝酒期間,有人曾在燭光之中依稀看見趙光義有離席的舉動,之後又聽見趙匡胤引柱斧戳地的聲音,並大聲説:“好為之”。這個故事曾經廣為流傳,不過似乎很多人都忘記了這個典故不是出自正史,真實性值得懷疑。

目前不説趙光義是如何殺死趙匡胤的,就算是連證明趙光義是兇手的決定性證據都還沒有找到,更加不要説他殺死趙匡胤的過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