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計的故事 揭祕中國古代真正上演過的空城計

古代最早空城計:中國最早記載的空城計是在春秋時期。《左傳·莊公二十八年》載:楚國令尹子元以兵車六百乘伐鄭,兵臨鄭都城下,眾將見鄭都內城的閘門都沒有放下,議論了一陣後撤退。《左傳》記載得比較簡單,而馮夢龍在《東周列國志》裏的描寫就詳細多了。《東周列國志》第二十回寫道:楚軍至鄭,有大臣主張逃跑;有大臣主張據守待援;有大臣主張背水一戰。叔詹主張據守,並信誓旦旦地説:“楚兵若來,臣自有計退之”。這時消息傳來,楚軍已破外城,叔詹“使甲士埋伏於城內,大開城門,街市百姓來往如常,並無懼色。”楚軍見此情形不敢入城。次日齊國援軍至,楚軍恐腹背受敵,趕緊撤退,為防止鄭國追擊,子元也佈下空營陣,只撤人馬,不撤帳篷。待天明叔詹發現是座空營,楚軍早已走遠。這可能是中國最早的空城計。

空城計的故事 揭祕中國古代真正上演過的空城計

西魏王思政初鎮弘農,弘農守備鬆懈,敵人逼近。王思政“令開城門,解衣而卧”,並勉勵將士敵人不足畏。數日後東魏數千騎兵臨城下,見此情形,“憚之,不敢進,乃引軍還。”(《北史·王思政傳》)隨即王思政修理城池,積累糧草,大大加強了弘農的防禦。

唐高祖李淵第十四子李元軌為定州刺史時,突厥來犯,李元軌下令“開門偃旗”(《舊唐書·李元軌傳》),突厥疑有埋伏,趁夜逃遁。

空城計的使用在於爭取時間,因為敵人很快就會得知真相,肯定會再度殺回來,使計的一方要麼趁機逃跑(如諸葛亮),要麼做好打仗準備。

南北朝時,北齊祖珽出任北徐州刺史,南朝陳軍來攻,祖珽“不閉城門,守陴者皆令下城靜坐,街巷禁斷人行,雞犬不聽鳴吠。”陳軍見狀,不明所以,懷疑是座空城,放鬆了警戒。夜裏祖珽下令大叫,殺聲震天。“賊眾大驚,登時走散。”(《北史·祖珽傳》)後來陳軍得知真相,捲土重來,祖珽已做好準備,大敗陳軍。

歷史上不少將領都使用過空城計。毋庸置疑,空城計是很危險的計策,敗中取勝,死中求活,不到萬不得已決不使用。一旦敵人探得虛實,或碰上個愣頭青主將,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衝進去再説,那就真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