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中國遠征軍反攻 繳南京大屠殺日軍大印

1944年中國遠征軍反攻 繳南京大屠殺日軍大印

在緬甸駕坦克

為南京“復仇”

內戰“臨陣脱逃”:不打自己人

在南京的烏衣巷裏,住着一位91歲的坦克教練馮宗堯,頭髮全白,但聲如洪鐘、眼睛閃閃發亮,抗日戰爭時馮宗堯在印緬戰場作戰,是全班唯一前往印度的遠征軍戰士。

馮宗堯原籍江蘇宜興,父親是滿清秀才,馮宗堯是家族單傳的獨苗,對於當兵這麼冒險的事,他説,自己是國仇家恨綜合在一起做出的選擇。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時,馮宗堯在武漢讀國中,次年日軍攻佔武漢,他們一家人便開始逃亡,隨即戰火燒來,連防空設施都沒有的小城鎮遭到了敵軍的低空轟炸,當時炮彈從馮宗堯頭上飛過,他死裏逃生。之後,一家人一路西逃到了重慶,在那裏,他經歷了震驚中外的“重慶防空洞慘案”,五六百人悶死在防空洞裏,當時他又一次僥倖逃生。慘案後不久,他報名去了黃埔軍校。

“參加戰爭,誰不怕死,最初我報名選擇了輜重兵科,因為那裏距離死亡比較遠。”馮宗堯説,當兵時自己還只是十幾歲的娃娃,然而經歷戰火洗禮後,成為一名合格的戰士——在即將畢業的前夕,全班77個同學中,只有他一人報名參加了遠征軍的集訓。“好男兒要當兵,要不躲在後台當孬種啊,當時去印度是抱着必死的信念去的。”馮宗堯參加遠征軍到達緬北之後,被派往印度蘭姆伽,這裏是中國軍隊和同盟國軍隊的後方。馮宗堯被編入戰車第七營第二連,隨後兼任坦克教練。“當年我才21歲,但是我在班裏是開坦克用坦克最好的,營長一眼相中了我,讓我教同志們用坦克,營裏200多人都是我手把手教的。”

“教了那麼多坦克手,其實我最想去的是到前線廝殺,要麼不當兵,當兵就要出去打!”在這期間,馮宗堯幾次想上前線,打了三次報告,都被上級拒絕了,上級表示,都是為國做貢獻,坦克教練一職更需要他。1944年,中國遠征軍緬北大反攻,馮宗堯訓練的坦克兵衝在了第一線。在面對參加過南京大屠殺的日軍18師團時,坦克兵們同仇敵愾,一舉衝進師團指揮所,繳獲日軍關防大印。如今,這枚大印依然保存在台北國軍戰史館中。

馮宗堯對揚子晚報記者説,解放戰爭開始後,作為國民黨士兵,馮老不想與祖國同胞兵刃相見,於是便當了一名臨陣脱逃的“逃兵”。説起這段往事,老人的話語也緩慢了很多,眼神中多了些許惆悵,“我父親説,自己人不殺自己人,讓我上陣殺日本人我一百個願意,但你讓我與同胞拼個你死我活,我真做不到,於是逃走了。”

談公祭

有力量才能不被人欺

首個公祭日就要到來了,馮宗堯表示很激動。“我們可以不仇恨過去,但一定要記住歷史,銘記歷史,正視歷史,多一個人知道這段歷史,就多一份維護和平的力量。無論何時,國家都要強軍、強國,銘記當年的歷史,只有勿忘國恥才能振興中華,只有國家有了力量,才能不被人欺負,立於不敗之地。”

任教黃埔軍校

培訓兩千抗日精英

他的學生大多犧牲在戰場

今年已經98歲的徐祇則老人耳不聾眼不花,他拄着枴杖顫巍巍地走到書房,説:“我是真正的90後呢!”徐祇則老人1936年考入黃埔軍校,是第十三期學員,經歷過抗日戰爭,並於1948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後來加入中國共產黨。

“當年,全面抗戰爆發前,日本已經佔領東三省和華北,蘇北學校很多學生都流亡到外面去,尋求加入抗戰組織。”徐祇則祖籍山東,他告訴揚子晚報記者,當時有些學生去了陝北,而自己報考南京的黃埔軍校,就是懷着滿腔的熱情,希望投身軍旅,將侵略者趕出中國。徐祇則説,1937年,隨軍校西遷,在徒步遷移途中知道了南京大屠殺的慘烈狀況。“當時義憤填膺,只能化所有悲痛為學習和訓練,期待能在畢業時上前線。”徐祇則表示,畢業時,因為成績優秀留校任教。徐祇則教導過兩期黃埔學員,在西北邊疆作出教學貢獻,後來去蘭州中隊、新疆駐軍,為抗戰前線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1948年徐祇則保護玉門油礦立下功勞,加入到中國人民解放軍隊伍中。

徐祇則投身軍官培訓工作的那些年,直接帶隊培訓過的學員多達2000人,他們大部分都充實到了抗日戰場最前沿,很多人的消息漸漸不再傳來,他們在戰爭中獻出寶貴的生命。“那些既是我的戰友,又是我的學員,看到戰爭的慘烈,讓年紀輕輕的血氣小夥們喪失了性命,非常難過。”徐祇則告訴揚子晚報記者,那些戰友和學員的名字已經漸漸模糊,但想起他們為國捐軀的壯舉,回想與他們一起保衞祖國的熱血青春,就覺得歷史不應該忘記他們。

談公祭

記住歷史不是“冤冤相報”

現在,首個國家公祭日即將到來,徐祇則老人感慨頗深:“歷史不能忘記,但記住歷史不是簡單的‘冤冤相報’,而是銘記歷史,尊重歷史,達到和平和諧。”徐祇則老人稱,建立國家公祭日非常好,設立這樣的紀念日,教育後代不應該忘記歷史。“希望日本人能真正認識到自己的暴行,而不是像安倍晉三一樣蔑視歷史,忘記歷史。必須同時教育日本人,讓他們的年輕一代認識到祖先的犯罪行為,正視歷史。”

在走訪老兵的過程中,錢寶網員工帶着自己捐贈的一些錢,捐獻給抗戰老兵,以此方式向老兵致敬,錢寶網總裁張小雷表示,在國家和民族處於危難之際,老兵們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軀築起鋼鐵長城,捍衞着國家的尊嚴和榮譽。如今,他們垂垂老矣,熱血青春在時間長河中悄然流逝,我們應該,也必須為他們做些什麼,除了捐款,還想幫助他們實現心願。

在採訪過程中,兩位老人還有未了的心願,然而,他們的心願都不是針對自己,而是希望幫助其他的抗戰老兵。徐祇則老人有兩個夙願,一是希望日本軍國主義分子能真正認識到自己的罪行;另外一個便是關心當年的遠征軍,他們有部分人由於種種原因流落異國他鄉,希望社會能夠幫助他們,讓老人們葉落歸根。

現在91歲高齡的馮宗堯老人目前是以一個普通退休工人的身份生活在南京。雖然生活十分樸素,但老人不以為意,還為了其他老兵的生活保障不停奔波。老人説:“我雖然不富裕,但好歹還有點退休工資,我更擔心那些沒有退休工資的老兵的生活,國家要富強、發展,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希望大家多幫幫他們。”令他開心的是,最近已經由政府出面解決了身處農村的7位老兵的養老問題。

面對老兵們的期望,張小雷表示,錢寶網將發起一項“錢寶網老兵圓夢”計劃,衷心邀請社會各界共同關注,一同尋找抗戰老兵的線索,共同幫助老兵。我們將通過這個活動,及時分享老兵的故事,表達他們的夙願,通過我們的綿薄之力,號召全社會共同努力,幫助老人們實現夙願。錢寶網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全面系統,並且能夠長期持續地幫助老兵們解決現實困難,源源不斷地為老人們奉獻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