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將杜聿明談內戰敗因 碰到了致命對手粟裕

1945年10月25日開始,榮任東北保安司令官的杜聿明意氣風發,率幾個軍不到10萬人便勢如破竹,連克山海關、四平、本溪、長春。到第二年6月,他已佔領東北大片土地,迫使林彪“千里大撤退”,一直退過了松花江。隨後,因長城以內全面開打,蔣介石的兵力捉襟見肘,原打算調往東北的許多部隊被關內戰場死死拖住了,林彪才緩過一口氣,“獲得了極為寶貴的4個月的休養生息時間。”杜聿明主動停下攻勢,兵力不足是其主要原因。

抗日名將杜聿明談內戰敗因 碰到了致命對手粟裕

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林彪“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期間,杜聿明的總兵力少於東北民主聯軍,但依然能保持強勁的攻勢,損失也比林彪要小。1947年5月至6月的四平之戰,他更是大出風頭。不僅部將陳明仁以少擊多,守住了四平重鎮,當杜聿明親率大軍前往解圍時,還迫使林彪再次倉惶而撤,重獲“四平大捷”。直到這年7月8日,他因病離開東北,由黃埔老師陳誠接替他的軍事指揮之責後,蔣介石的軍隊在東北戰場才逐漸不可收拾。

遼瀋戰役後期的1948年10月,杜聿明從徐州被蔣介石召喚到東北,部署東北國民黨軍殘部撤離。他面對林彪“舉袖為雲,揮汗如雨”的百萬大軍,從容調度,以弱勢兵力兩次運用聲東擊西的謀略,成功地解救出營口與葫蘆島國民黨軍5萬餘人,其中闕漢騫的54軍等部還被雪中送炭,及時轉運到淮海戰場的蚌埠前線。然而,僅僅一個月後的淮海戰場,擁有30萬勁旅的他,卻似乎江郎才盡,再也不能有絲毫建樹,堪為寸功未立。

他先是救不了近在咫尺的黃百韜,隨後南北對進又打不通徐蚌線,最後聲東擊西的徐州撤退也被識破,竟至被只有東北野戰軍一半兵力的華東野戰軍包圍,攻不動,守不住,全軍覆沒,連自己也做了階下囚。或許到此時,杜聿明才感覺到關內共軍的威力和統帥的戰略戰術了。60年以後,已到垂暮之年的原華東野戰軍第四縱隊機要參謀蘇榮,對杜聿明當時的感歎還記憶猶新。他也回憶了自己當時的回答,和杜聿明談到了中共勝利的許多原因。

其中,他談到了杜聿明一直以為無足輕重,署名常常居於陳毅之後的粟裕。蘇榮説:“你們還有一條也是致命的,那就是碰到了粟裕。”直到此時,杜聿明才明白華東野戰軍的指揮者其實是粟裕,他説:“我對粟裕早有耳聞,也研究過,只是沒有交過手。”這種“耳聞”,當然是和胡璉一樣,也以為不過是“陳毅以次”與陳士榘、許世友、王必成、葉飛等人並列的普通“共軍指揮官”而已,而非陳士榘等人的上級與華東野戰軍的實際軍事統帥。

如此“耳聞”,“研究”起來自然不得要領。不能知己知彼,失敗也就不奇怪了。蘇榮介紹粟裕後,杜聿明終於折服,説:“這次交手後我們敗得很慘,不得不佩服粟裕的軍事指揮才能。”蘇榮還介紹説,這次戰役,你們完全按照粟裕的謀劃進行。杜聿明表示認同,説:“粟裕指揮靈活,有遠見。粟裕的戰略戰術我非常敬佩,不管在什麼時候,總是他領先一步,搶先在我們前面,等到我們想到的時候已來不及並已經被包圍了,這次突圍也是這樣的。”

兩人交談良久。杜聿明又聽蘇榮説到即使是戰犯,也仍然能受到優待,並且陶勇司令員的“六菜一湯”就是優待表現之一後,他的情緒基本穩定下來,人也開始活躍了。蘇榮後來回憶,此時,杜聿明主動總結了戰役中自己的失誤。杜聿明説:“我們原先預計突圍的方向,均被貴軍堵死。最後我們反覆考慮分析,西南蕭縣和永城方向,貴軍還來不及圍堵,因此決定提前突圍。”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是粟裕將軍有意佈下的一個袋口,讓我們往裏鑽,我卻沒有考慮到,真是讓我遺憾終生,這也是造成最後失敗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