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早的縫紉機 1843年發明的縫紉速度每分鐘300針

世界最早的縫紉機有多早?縫紉機是用一根或多根縫紉線,在縫料上形成一種或多種線跡,使一層或多層縫料交織或縫合起來的機器。縫紉機能縫製棉、麻、絲、毛、人造纖維等織物和皮革、塑料、紙張等製品,縫出的線跡整齊美觀、平整牢固,縫紉速度快、使用簡便。並以之衍生出手推繡電腦刺繡等藝術形式。下面就跟本站一起具體看看世界最早的縫紉機等相關內容。

世界最早的縫紉機 1843年發明的縫紉速度每分鐘300針

組成部件

一般縫紉機都由機頭、機座、傳動和附件四部分組成。機頭是縫紉機的主要部分。它由刺料、鈎線、挑線、送料四個機構和繞線、壓料、落牙等輔助機構組成,各機構的運動合理地配合,循環工作,把縫料縫合起來。

機座分為台板和機箱兩種形式。台板式機座的台板起着支承機頭的作用,縫紉操作時當作工作台用。台板有多種式樣,有一斗或多鬥摺藏式、櫃式、寫字枱式等。機箱式機座的機箱起着支承和貯藏機頭的作用,使縫紉機便於攜帶和保管。

世界最早的縫紉機 1843年發明的縫紉速度每分鐘300針 第2張

縫紉機的傳動部分由機架、手搖器或電動機等部件構成。機架是機器的支柱,支承着台板和腳踏板。使用時操作者踩動腳踏板,通過曲柄帶動皮帶輪的旋轉,又通過皮帶帶動機頭旋轉。手搖器或電動機多數直接裝在機頭上。縫紉機的附件包括機針、梭心、螺絲刀、油壺等。

機器分類

縫紉機的分類方法很多,比較普遍的是按線跡和用途區分。縫紉機的線跡可歸納為鎖式線跡和鏈式線跡兩類。鎖式線跡最為常見,它由兩根縫線組成,像搓繩那樣相互交織起來,其交織點在縫料中間。從線跡的橫截面看,兩縫線像兩把鎖相互鎖住一樣,因而稱為鎖式線跡。這種線跡用在收縮率小的棉、毛織物或皮革等縫料,正面和反面形狀相同,如同一條虛線。線跡分佈密實,縫紉的牢度一般超過手工縫紉。

鏈式線跡是由縫線的線環自連或互連而成,常用的有單線鏈式、雙線鏈式和三線包縫線跡。這種線跡的特點是線跡富有彈性,能隨縫料一起伸縮而不會崩斷縫線,適用於線制彈性織物的服裝或包縫容易鬆散的製品和衣坯等。

另外,縫紉機按照用途可分為家用、工業用、服務性行業用機器,按驅動形式還可以分為手搖縫紉機、腳踏縫紉機、電動縫紉機

縫合原理

就像汽車一樣,大多數縫紉機的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汽車的核心是內燃機引擎,縫紉機的核心是線圈縫合系統。

線圈縫合方法與普通手工縫紉差異很大。在最簡單的手工縫合中,縫紉者在針尾端的小眼中繫上一根線,然後將針連帶線完全穿過兩片織物,從一面穿到另一面,然後再穿回原先一面。這樣,針帶動線進出織物,把它們縫合在一起。

雖然這對手工來説非常簡單,但是要用機器進行牽拉卻極其困難。機器需要在織物的一邊釋放針,然後在另一邊即刻再次抓住它。然後,它需要把鬆散的線全部拉出織物,調轉針的方向,然後反方向重複所有步驟。這一過程對一個簡單的機器來説太複雜了,並且不實用,而且即使對手工來説,也只有用較短的線時才好用。

相反,縫紉機只需將針部分穿過織物。在機針上,針眼就在尖頭的後面,而不是在針的尾端。針固定在針杆上,針杆由電機通過一系列的齒輪和凸輪(稍後會詳細介紹)牽引做上下運動。

當針的尖端穿過織物時,它在一面向另一面拉出一個小線圈。織物下面的一個裝置會抓住這個線圈,然後將其包住另一根線或者同一根線的另一個線圈。在下面兩節中,我們將會看到這個系統究竟是如何工作的。

最簡單的線圈縫合是鏈式縫合。若要縫出鏈式縫合,縫紉機會在線的後面用相同長度的線打環。織物位於針下面的一塊金屬板上,用壓腳固定。每次縫合開始時,針穿過織物拉出一個線圈。一個做線圈的裝置在針拉出前抓住線圈,該裝置與針同步運動。一旦針拉出織物,送布牙裝置(稍後介紹)就會將織物往前拉。

當針再次穿過織物時,新的線圈將直接穿過前一個線圈的中間。做線圈的裝置會再次抓住線,圍繞下一個線圈做線圈。這樣,每個線圈都會把下一個線圈固定到位。

鏈式縫合的主要優點是可以縫得非常快。但是,它不是特別地結實,如果線的一端鬆開,可能整個縫紉會全部鬆脱。大多數縫紉機使用一種更結實的縫線,叫做鎖縫。您可以在下面的動畫中瞭解典型的鎖縫裝置的工作原理。

鎖縫裝置最重要的元件是擺梭鈎和線軸組件。線軸就是放在織物下面的一卷線。它位於擺梭的中央,後者在電機的帶動下旋轉,與針的運動同步。

與鏈式縫合相同,針穿過織物拉出一個線圈,在送布牙向前移動織物的同時它再次升起,然後將另外一個線圈套入。不過,這種縫合機制不是將不同的線圈連接在一起,而是將它們與從線軸上鬆開的另一段線連接起來。當針將線套入線圈時,旋轉的擺梭用鈎針抓住線圈。隨着擺梭的旋轉,它圍繞來自線軸的線拉出線圈。這使得縫合非常結實。這種旋梭,也是經過直梭演變而來的。縫紉機的線圈縫合原理由直梭演進到旋梭,就進入了成熟期。

世界最早的縫紉機 1843年發明的縫紉速度每分鐘300針 第3張

世界最早的縫紉機:“勝家牌”縫紉機

遠在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已經懂得使用針和線縫製衣服了。人們一直用手工縫製衣服,直到18世紀末葉縫紉機才出現。1843年,美國人伊萊亞斯·豪設計製造了一台實用而產生效率高的手搖式縫紉機,縫紉速度是每分鐘300針。特點是採用彎形帶孔的機針。底線藏在梭子裏。1851年美國機械工人勝家兄弟經過兩年的努力,製造了一台金屬製的腳踏式縫紉機,並配置了木製的機架,縫紉速度達到每分鐘600針,使縫紉機的生產效率大為提高,“勝家牌”縫紉機逐漸佔領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