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馬蜂 日本大黃蜂體長4釐米

世界上最大的馬蜂有多大?馬蜂,學名“胡蜂”,又稱為“螞蜂”或“黃蜂”。體大身長毒性也大,膜翅目(Hymenoptera)細腰亞目(Apocrita,過去稱為針尾亞目(Aculeata〕)內除蜜蜂類及螞蟻類之外的能螫刺的昆蟲。是一種分佈廣泛、種類繁多、飛翔迅速的昆蟲。下面就跟本站一起具體看看世界上最大的馬蜂等相關內容。

世界上最大的馬蜂 日本大黃蜂體長4釐米

世界上最大的馬蜂

形態特徵

日本大黃蜂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黃蜂,成年個體體長約4釐米,翼展約6釐米,外形與普通黃蜂相似,只是身體更為粗壯。它們的頭部呈黃色,腹部黑黃相間。由於個頭太大,日本當地居民稱這種大黃蜂為“大麻雀蜂”。

生活習性

日本大黃蜂是日本的特色蜂種,與其他黃蜂一樣,它們一生都是營巢而居。因為有喜光習性,它們總是白天活動,晚間歸巢休息。日本大黃蜂一天可以飛50英里,讓人疑惑不解的是,它們的身軀十分笨重,而翅膀又是出奇的短小,按理來講,這種蜂身體與翅膀的比例設計並不能支撐它們飛行。然而日本大黃蜂不僅能飛,而且它飛行的速度,並不比其他能飛的昆蟲慢。

世界上最大的馬蜂 日本大黃蜂體長4釐米 第2張

毒性介紹

日本大黃蜂不僅體型巨大,還帶有極強的毒性,是世界十大致命昆蟲之一。它們通過尾部長6.35毫米的針刺排出體內毒液,這種毒液是一種具有腐蝕力的酶,威力非常大,能夠分解人體組織。被日本大黃蜂刺中之後,人會感覺極度疼痛,像一枚火紅的釘子扎進了肉裏,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極有可能出現生命危險。日本每年約有40人死於被大黃蜂蜇後的毒液過敏,因此這種蜂又被當地人冠以“來自地獄的大黃蜂”的可怕稱號。

黃蜂外形特徵

黃蜂的口器為咀嚼式,觸角具12或13節。通常有翅,胸腹之間以纖細的“腰”相連,腹部具可怕的螫刺。成蟲主要以花蜜為食,但幼蟲以母體提供的昆蟲為食。已知有20000多種,絕大部分為獨棲,社會性的黃蜂僅限於胡蜂超科(Vespoidea)胡蜂科(Vespidae)的約1000種,還包括大胡蜂及黃衣小胡蜂類。這些種類與蛛蜂科(Pompilidae,同屬胡蜂超科)種類和其他黃蜂類的不同之處是休息時其翅縱向摺疊。

黃蜂成蟲時期的身體外觀亦具有昆蟲的標準特徵,包括頭部、胸部、腹部、三對腳和一對觸角;同時,它的單眼、複眼與翅膀,也是多數昆蟲共有的特徵;此外,腹部尾端內隱藏了一支退化的輸卵管,即有毒蜂針。成蟲體多呈黑、黃、棕三色相間,或為單一色。具大小不同的刻點或光滑。茸毛一般較短。足較長。翅發達,飛翔迅速。靜止前翅縱折,覆蓋身體背面。口器發達,上顎較粗壯。雄蜂腹部7節,無螫針。雌蜂腹部6節,末端有由產卵器形成的螫針,上連毒囊,分泌毒液,毒力較強。蛹為離蛹,黃白色,顏色隨齡期而加深。頭、胸、腹分明,主要器官均明顯可見。很多蜾蠃以蛹越冬。幼蟲梭形,白色,無足。體分13節。

毒素和螫針:胡蜂的毒素分溶血毒和神經毒2類,可引起人的肝、腎等臟器的功能衰竭,特別是蜇到人血管上有生命之憂,對過敏體質的人尤其危險。胡蜂毒刺上無毒腺蓋,可對人發動多次襲擊或蜇刺人。

黃蜂生活習性

黃蜂為有社會性行為的昆蟲類羣。蜾蠃科的種類平時無巢,營自由生活,在產卵時,由雌蜂築一泥室或選擇合適的竹管,產卵其中,同時貯藏在捕來之後經螫刺麻醉的其他類昆蟲的幼蟲或蜘蛛。一室一卵,分別封口,由卵孵出的幼蟲取食所貯存的獵物。化蛹和羽化成蜂以後,即咬破巢口飛出。

其他種類的胡蜂一生營巢而居。蜂羣中有後蜂、職蜂(或稱工蜂)(雌性)和雄蜂的區別。後蜂為前一年秋後與雄蜂交配受精的雌蜂,它們把精子貯存在貯精囊中,到該年分次使用。雄蜂在交配後不久即死亡。天漸冷時,受精雌蜂紛紛離巢尋覓牆縫、草垛等避風場所,抱團越冬。

世界上最大的馬蜂 日本大黃蜂體長4釐米 第3張

翌年春季,存活的雌蜂散團外出分別活動,自行尋找適宜場所建巢產卵。它們所產的受精卵形成雌蜂,未受精卵形成雄蜂。由於職蜂增多,蜂巢逐漸擴大。職蜂負責築巢和飼育幼蟲。中國中部地區每年有3次發生高峯。秋後,巢中的雄蜂約佔總數的1/3,為一年中雄蜂最多的時期。

一般氣温在12~13℃時,胡蜂出蟄活動,16~18℃時開始築巢,秋後氣温降至6~10℃時越冬。春季中午氣温高時活動最勤,夏季中午炎熱,常暫停活動。晚間歸巢不動。有喜光習性。風力在3級以上時停止活動。相對温度在60~70%時最適於活動,雨天停止外出。胡蜂嗜食甜性物質。在500米範圍內,胡蜂可明確辨認方向,順利返巢,超過500米則常迷途忘返。

馬蜂亞科和胡蜂亞科的胡蜂所建立的蜂巢是用紙漿所造成的,而非蜂蠟。在這一點上,它與蜜蜂及其他胡蜂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