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演率最高的歌劇 膾炙人口的《卡門》

上演率最高的歌劇是什麼?歌劇《卡門》是法國作曲家比才的最後一部歌劇,完成於1874秋。它是當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劇。該劇在比才死後才獲得成功。美國女高音格拉汀·法拉的有聲電影和查理·卓別林的一部無聲電影更是擴大了歌劇的名聲。下面就跟本站一起具體看看上演率最高的歌劇等相關內容。

上演率最高的歌劇 膾炙人口的《卡門》

《卡門》

法國著名作曲家比才於1875年創作的歌劇《卡門》,自誕生以來久演不衰,一直受到世界人民的歡迎,是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劇。該劇也是百年來幾代歌唱家競相演唱的劇目之一。原劇那高度的藝術成就和獨特的魅力使之雅俗共賞,令人百觀不厭。

上演率最高的歌劇 膾炙人口的《卡門》 第2張

四幕歌劇《卡門》主要塑造了一個相貌美麗而性格倔強的吉卜賽姑娘——煙廠女工卡門。卡門使軍人班長唐·豪賽墮入情網,並捨棄了他在農村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愛拉。後來唐·豪塞因為放走了與女工們打架的卡門而被捕入獄,出獄後他又加入了卡門所在的走私販的行列。卡門後來又愛上了鬥牛士埃斯卡米里奧,在卡門為埃斯卡米里奧鬥牛勝利而歡呼時,她卻死在了唐·豪塞的劍下。

《卡門》還被改成了舞劇、音樂劇,並通過電影電視傳到了千家萬户。歌劇中那些著名的曲段,包括具有挑逗性的《哈巴涅拉舞曲》和《塞吉迪亞舞曲》、《鬥牛士之歌》以及第一幕和第四幕的序曲等都已膾炙人口。

但是,1875年的《卡門》卻被看做一種失敗。一位批評界人士認為樂隊的演奏“亂七八糟”;而另一位則評價説,樂曲缺少“創新和個性”。

對於現代人來説,巴黎批評界對這部旋律優美、配器出色、創意驚人的歌劇的大肆貶低説明了他們的無知和惡意。然而,當時的評論家只是表達了一種廣泛的觀點:巴黎上流社會無法容忍這部歌劇的題材。

今天,《卡門》既獲得了評論界的美譽,又受到了大眾的歡迎,並且成為19世紀能與曠世奇才的作品相提並論的幾部歌劇之一。

作品介紹

歌劇的序曲為A大調,迴旋曲式。整部序曲建立在具有尖鋭對比的形象之上,以華麗、緊湊、引人入勝的音樂來表現這部歌劇的主要內容。序曲中集中了歌劇內最主要的一些旋律,而且使用明暗對比的效果將歌劇的內容充分地表現了出來,主題選自歌劇最後一幕中鬥牛士上場時的音樂。本劇的序曲是音樂會上經常單獨演奏的曲目。

第一幕中換班的士兵到來時,一羣孩子在前面模仿着士兵的步伐開路。孩子們在輕快的2/4拍子,d小調上,唱着笛鼓進行曲《我們和士兵在一起》。在這一幕塑造了吉卜賽姑娘卡門熱情、奔放、富於魅力的形象。

主人公卡門的著名詠歎調《愛情像一隻自由的小鳥》是十分深入人心的旋律,充分表現出卡門豪爽、奔放而富有神祕魅力的形象。卡門被逮捕後,龍騎兵中尉蘇尼哈親自審問她,可她卻漫不經心地哼起了一支小調,此曲形象地表現出卡門放蕩不羈的性格。還是這一幕中,卡門在引誘唐·豪塞時,又唱出另一個著名的詠歎調,是一首西班牙舞蹈節奏的迷人曲子,旋律熱情而又有幾分野氣,進一步刻畫了卡門性格中的直率和潑辣。

第一幕與第二幕之間的間奏曲也十分有名,選自第二幕中唐·豪塞的詠歎調《阿爾卡拉龍騎兵》,大管以中庸的快板奏出灑脱而富活力的主旋律。

第二幕中還有一段吉普賽風格的音樂,表現的是兩個吉普賽女郎在酒店跳舞時縱情歡樂的場面,跳躍性的節奏和隱約的人聲烘托出酒店裏喧鬧的氣氛。

上演率最高的歌劇 膾炙人口的《卡門》 第3張

第二幕中著名的《鬥牛士之歌》,是埃斯卡米里奧為感謝歡迎和崇拜他的民眾而唱的一首歌曲。這首節奏有力、聲音雄壯的凱旋進行曲,成功地塑造了這位百戰百勝的勇敢鬥牛士的高大形象。

第二幕與第三幕之間的間奏曲是一段輕柔、優美的旋律,長笛與豎琴交相輝映,飽含脈脈的温情。

第四幕的結尾,正像柴科夫斯基所説的那樣:“當我看這最後一場時,總是不能止住淚水,一方面是觀眾看見鬥牛士時的狂呼,另一方面卻是兩個主人公最終死亡的可怕悲劇結尾,這兩個人不幸的命運使他們歷盡辛酸之後還是走向了不可避免的結局。”劇中還有一段膾炙人口的西班牙風格舞曲“阿拉貢”,也是音樂會上經常單獨演出的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