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套能防艾滋病嗎

艾滋病是很嚴重的性病,到目前位置還沒有能夠預防和治療的藥物。艾滋病一般是通過血液、陰道分泌等等來傳播的,所以性交傳染艾滋病的機率就會大很多。

安全套能防艾滋病嗎

安全套能防艾滋病嗎?不少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下面一起來了解吧。

首先大家應該清醒的認識到艾滋病是一種病死率極高的嚴重傳染病,如果通過了性接觸就很可能導致艾滋病病毒的入侵,同時需要指出的就是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是性接觸傳播、血液和母嬰三種途徑傳播,目前還沒有治癒的藥物和方法,但已有較好的治療手段,而且可以預防。

安全套能防艾滋病嗎?

正確使用安全套不僅能避孕,還能減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險。

在這一由福特基金資助的課題中他們發現,在2006年,安全套使用情況顯示:在有過性生活而且回答了安全套問題的4539人中,與任何人過性生活時都使用安全套的人僅僅佔6.1%,而跟什麼人都不使用安全套的卻佔到51.3%之多。

統計表明:越是在配偶以外的性關係中,性關係持續的時間越短,人們就越會總是使用與經常使用安全套,因為人們清醒地意識到:越是臨時的性關係與商業化的性關係,傳播性病或者艾滋病的風險也就越大。例如在絕大多數的性交易行為中,總是使用與經常使用安全套的人的比例,都達到了80%。

反過來,由於中國的艾滋病還沒有傳播到普通人羣之中,因此,當人們與配偶之外的性伴侶(不是買賣關係)過性生活的時候,總是使用與經常使用安全套的人就不那麼多,還不到40%;而在配偶之間則只有20%。

安全套能預防艾滋病嗎?安全套在一定的程度上帶安全套進行性交是可以達到防止艾滋病的發生,但是如果在安全套使用不當或者安全套的質量不過關就可能導致艾滋病病毒的入侵,做好性自律才是有效的組織艾滋病的傳播。

安全套是預防艾滋病的最簡便、最經濟的首要武器。避孕套可以隔開精液和陰道分泌物,阻止性交時男女雙方體液的互相接觸,因此可以預防艾滋病。

但並不能百分之百的預防。如果安全套的質量不佳或使用不當就會引起破裂、滑脱。

因此,要選擇質量好的安全套,而且不能重複使用。要學習正確的使用方法。使用安全套性交必須在射精後不等陰莖疲軟,立即抓住避孕套根部,連同陰莖一起抽出陰道,否則精液就容易流人陰道引起感染。

使用避孕套預防懷孕約有10%的失敗率,如果用來預防艾滋病,失敗的機會將更多,其原因如下:

1、每毫升精液中約有1億個精子,每次射精可以有2—3毫升精液。精子數量雖大,能夠與卵子結合的精子卻只有1個,其他精子都不會起作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精液中,艾滋病病毒的含量大約是每毫升1000萬至1億個,進入人體後的病毒卻不是隻有一個才能與T4淋巴細胞或其他易受感染的細胞結合,而是進入血液和組織的每個艾滋病病毒都有可能感染這類細胞。可見引起艾滋病病毒感染所需的精液量,要遠遠少於懷孕的需要。這表明艾滋病病毒感染遠比懷孕容易實現。

2、精子只有通過陰道、子宮頸、子宮體、輸卵管這樣唯一的一條通道才能在輸卵管上段與卵子結合受孕。艾滋病病毒卻可以通過皮膚、黏膜的任何輕微而又細小的擦傷進入人體,甚至可以通過並無破損的皮膚或黏膜上的朗罕氏細胞使人感染,因此可以使人感染艾滋病的通道是無數的。可見感染艾滋病病毒比受孕更容易。

3、艾滋病病毒比精子要小得多。精子在低倍光學顯微鏡下就能看見,而艾滋病病毒卻要用數萬倍的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微小的艾滋病病毒更容易透過人體有輕微損傷的皮膚、黏膜使人感染。

4、女性每月只有一次排卵。所以在一個月中不論性交多少次,能夠引起懷孕的性交也只有很少幾次。感染艾滋病的情況卻完全不同,每次性交都有可能造成艾滋病病毒感染。

5、懷孕的風險只限於女性一方,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險卻是男女雙方都有的。但是由於生殖器官解剖結構上的原因,女性比男性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機會在3倍以上。

6、最為重要的一點是避孕失敗是可以補救的,通常只要做人工流產就能達到目的。相反,感染艾滋病病毒後卻是無法挽回的,必須以生命作為代價。

還應該看到,由於避孕套存在失敗率,而在性亂生活方式下使用避孕套預防艾滋病必須堅持一生,因此隨着使用避孕套次數的增加,失敗的機會也與日俱增,遲早總要遇到失敗而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冒着生命危險,企圖憑藉一個薄薄的避孕套去追求性自由,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説將是既不可理解,又無法接受的。如果堅持追求性自由生活方式的人認為性放縱可以使他們生活得更有樂趣,那麼一旦染上艾滋病病毒,生命都受到了威脅,又哪裏來的性的樂趣。所以只有堅持遵守一夫一妻,夫妻互相忠誠的傳統性價值觀,不要有婚前和婚外性行為,更不能參與賣淫嫖娼和性亂,才能在艾滋病流行的今天既保證身體健康,又得以享受合理的性滿足。

由此可見,避孕套雖然可以減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機會,但遠不是安全可靠的,把避孕套叫做安全套、保險套是不恰當的。把避孕套叫成安全套或保險套還會使人發生誤解,以為用了避孕套再參與賣淫嫖娼或其他不潔性交就可以安全、保險地防止艾滋病病毒感染,因而不利於高危人羣改變不健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