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脾虛如何調理呢?

有許多婦女在生完孩子以後,多數都會出現產後脾虛的現象,出現脾虛的時候,多數人都會表現為全身乏力,沒有食慾,即使吃一些東西也會很難消化,但因為處於哺乳期,有很多人選擇默默忍受,其實,出現產後脾虛的時候,可以在飲食上多加調理,那麼產後脾虛該如何調理呢?

產後脾虛如何調理呢?

脾虛泛指因脾氣虛損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現象及病證。包括脾氣虛、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血等證型。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脾虛則運化失常,並可出現營養障礙,水液失於佈散而生濕釀痰,或發生失血等症。脾虛食滯導致的泄瀉,表現為大便溏瀉,飲食不化,稍進油膩之物則大便次數增多,面黃乏力。

脾虛者宜吃以下食品:

1.粳米性平,味甘,有補脾益氣之功。《食鑑本草》即有記載:“粳米,皆能補脾,益五臟,壯氣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為第一。”《本草經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為五穀之長,人相賴以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無毒,雖專主脾胃,而五臟生氣,血脈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膚,因之而強健。”可以説凡虛弱之人,粳米皆宜,尤脾虛之人,最宜食之。

2.糯米性温,味甘,有補脾益氣的作用,脾虛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孫思邈説:“糯米,脾病宜食,益氣止泄。”所謂脾病,乃指脾虛為病之義。《本經逢原》説得好:“糯米,益氣補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滯。若作糕餅,性難運化,病人莫食。”

3.鍋巴又稱鍋焦。性平。《本草綱目拾遺》中説它“補氣,運脾,消食,止泄瀉”。凡脾虛不運、飲食不香,或食不消化,或脾虛久瀉者最宜食用。古方中亦常用之,如小兒常用健脾消食的“鍋焦丸”,治老人脾泄的“玉露霜”。《樑侯瀛集驗良方》中用以治療“老幼脾虛久瀉不愈”就是用鍋巴同蓮子肉為末加白糖調服,頗有效果。

4.西國米又稱西谷米,西米。白淨滑糯,營養豐富。性温,味甘,能温中補脾,凡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食之頗宜。《柑園小識》記載:“西谷米健脾運胃,久病虛乏者,煮粥食最宜。”

5.番薯俗稱甘薯、山芋、紅薯。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中説:“煮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綱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暖胃,肥五臟”。脾虛之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

當生完孩子以後出現脾虛現象的話,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上面就是小編介紹的有關健脾的食物,其實健脾的食物還有很多,適當吃一些健脾的食物,可以有效地防治產後脾虛,如果症狀比較嚴重的話,建議及時到醫院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