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合羣的原因與解決辦法 家長應該如何做

孩子不合羣的原因與解決辦法 家長應該如何做

現在的寶寶很多是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陪伴,很少和小夥伴一起玩耍,於是在幼兒園入園之初,很多家長開始擔心了:寶寶不合羣怎麼辦?下文教你讓你家寶寶成為合羣的交際高手。

不合羣表現類型及原因

寶寶沉默寡言、孤僻,害怕陌生人,喜歡一個人呆在角落。

形成原因:這樣的孩子社交能力較弱,很少與其他小朋友交往。大多數是家庭原因造成的,例如父母不善交際,孩子很少與外界接觸或者父母經常制止孩子與其他人接觸。

孩子在家很活躍,在幼兒園卻不聲不響,沉默起來。

形成原因:這種孩子在家經常聽到父母的讚揚,而到了幼兒園,老師要面對很多小朋友,孩子得不到關注和表揚,適應不了集體生活,或者感覺自己不如其他人而喪失了自信心,習慣退縮。

孩子在愛哭鬧、搗亂、不肯吃虧,愛打架咬人,最終與其他小朋友不合而成為孤獨者。

形成原因:孩子在家被大人溺愛,要成嬌慣蠻橫的個性,做事隨心所欲,成了家裏的小霸王,到幼兒園之後繼續隨心所欲,導致與其他孩子不和,不受歡迎,沒有人願意和他一起玩耍,最終成為不合羣的孤獨者。

不合羣帶給孩子的影響

在幼兒園不合羣對孩子來説影響是深遠的,這是孩子社交心理沒有得到正確引導和發育形成的,説明孩子就沒有一個完整的健康心理。孩子不願意參與社交活動,是孩子內心孤僻的一種表現,如果這種習慣不能及時糾正,那麼孩子的這種孤僻心理就會越來越嚴重,導致最後成為“冷漠心理”甚至是“報復心理”,孩子以後走上歪路的可能性也增大。

家長應該如何做

不合羣並不表明寶寶沒有與人交往的意願,家長應該採取積極的措施,讓孩子融入到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避免孩子不合羣。

與孩子多溝通,用愛來温暖孩子的心

和平、温暖的家庭環境會讓孩子充滿安全感,在充滿愛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通常比較大度、平和,對其他人也會富有愛心,這樣的孩子在幼兒園裏不會被別人排斥。

讓孩子與其他小朋友多交往

在上幼兒園之前家長就應該讓孩子多認識朋友,和他們共同玩耍,讓孩子學會分享和交往。

提高孩子的能力,讓孩子充滿自信

沒有自信的孩子一般不敢站在別人的面前表現自己,在自己能完成的事情裏表現比較積極。家長應該注重提高孩子的各項能力,讓他對自己充滿自信。

消除讓孩子不合羣的因素

孩子膽小不願意和別人玩,有時候是他害怕別人嘲笑自己,例如有的孩子個人衞生狀況較差,別的小朋友不願意和他玩,家長就應該幫他搞好個人衞生。

孩子不合羣的原因與解決辦法 家長應該如何做 第2張

改變不合羣的有效方式

讓孩子接受別人的邀請或者發出邀請。

事實上,通常不合羣的孩子渴望與別人交往的意願是強烈的,家長應該讓孩子的意願變成現實。如果發現孩子偶爾接受別的小朋友的邀請,家長一定要及時鼓勵孩子並和孩子一起完成赴會的準備,例如挑選小禮物等。

鼓勵孩子邀請其他小朋友來家裏玩,併為孩子們提供場所和他們喜愛的玩具。通常在自己家,孩子的安全感較高,會較為放鬆,擺出主人的姿態。當然不合羣的小孩子通常適應能力差,父母不要強求,應該尋找合適的契機,循序漸進的進行。

讓孩子逐漸適應集體環境

寶寶會因為面對人多的場面而產生壓力,不敢上前參加集體活動。對於膽小的孩子來説,一對一的交往方式是最放鬆的,他的壓力就會小很多。因此,父母可以創造一些機會,讓寶寶與某一個同伴多相處,增加幼兒園集體環境對他的親和力。

孩子不合羣的原因與解決辦法 家長應該如何做 第3張

幼兒園應該如何做

1、幼兒園要善於為新來的寶寶營造一個親和的環境,既有開放式的大環境,也要有能夠分隔開來的相對獨立的小環境;既有動態的活動室,又有靜態的活動角。這樣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與同伴交往的動態環境,也可以在圖書角里安靜地看書。

2、陪伴內向的孩子一起參加集體遊戲,讓孩子拉着老師的衣服慢慢地跟着大家一起活動。

3、在語言方面給孩子一些指導,比如,小夥伴發生了爭執,要教會他們説:“請你把玩具借給我玩好嗎?”或者“你玩完了給我玩一會兒行嗎?”要讓孩子們明白,這樣一種智慧和文明的語言是最有效地解決辦法,而並非“武力”爭奪。

4、給孩子參加集體活動足夠的安全感,比如老師可以多采取與孩子抱一抱、親一親、摸摸頭等身體接觸,通過這樣的親暱行為給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

孩子不合羣往往只是一時沒能適應新的環境而已,只要父母和老師多給予關心與愛護,慢慢培養孩子的集體意識還是很有效的。

如何讓寶寶更加合羣?

1、為寶寶釀造自信對於害羞、內向的寶寶,多鼓勵他,允許他的探索行為,引導他與周圍不同年齡人的接觸、交往。如見到鄰居家的奶奶、爺爺主動打招呼,看到鄰居家的小姐姐在騎車,鼓勵寶寶也去試試。對寶寶要尊重,關愛而不溺愛;多鼓勵和表揚,但不過分誇耀。參與寶寶的成長過程,和寶寶一起體驗成長的快樂。對寶寶提出具體的合理的要求,要積極滿足並加強指導,幫助寶寶實現目標,增強他的自信心。

2、機會加技巧培養“外交家”

嬰兒期的寶寶就已經會主動與其他寶寶交流,他會盯着對方看、朝對方微笑並“咿咿呀呀”地説話,吸引對方注意。一歲左右,寶寶就出現同伴交往行為,如微笑、打手勢、彼此互相模仿對方的行為等。這些都是最初積極的同伴交往行為,對後來的社會交往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多帶寶寶走出家門,給寶寶創造多與小朋友見面、交往的機會,擴大寶寶的人際交往圈,增加寶寶的社交經驗。

幫助寶寶選擇合適的小夥伴。經常帶寶寶出去和小朋友玩或者請小朋友來家裏玩,引導寶寶與人交往,使寶寶體驗到人際交往的樂趣,形成積極主動的交往態度。

3、教孩子學會分享讓孩子經常與其他小朋友一起交往玩具玩耍,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們會發現玩具更多的玩法,也會因為玩到新的玩具而高興,這樣下來孩子自然就會喜歡上與別人一起玩耍了。

4、不要以為袒護孩子孩子們在交往中發生衝突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很多家長如果看到自己的孩子吃虧了,總會一味的袒護孩子,這樣做很容易一起其他小孩子的不滿,就變得不願意和你的孩子玩耍了。還容易讓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膨脹,認為自己什麼都是對的,而別人都是錯的,這樣反而讓孩子的交往能力變弱了。

5、老師作用不可小瞧年齡越小的寶寶,老師所起的作用就越大。如果寶寶已經上了幼兒園,那就要注意觀察寶寶與老師之間的關係是不是良性的、積極的。

一旦發現寶寶不喜歡老師,不喜歡幼兒園,就要積極地與老師溝通交流,使老師多注意寶寶,鼓勵寶寶,並指導寶寶的社會交往行為,增強寶寶的自信心。這樣,寶寶才會越來越喜歡老師,越來越喜歡幼兒園,變得不再退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