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歲之前慎用挫折教育

培養受挫能力5個關鍵要牢記

孩子6歲之前慎用挫折教育

關鍵一。正確評價孩子

不要隨便誇孩子“聰明”、“漂亮”這類孩子自己也無法掌控的詞語。告訴孩子,什麼是勇敢,並用勇敢肯定他努力的行為。勇敢是個非常好的詞語,為孩子正確解讀什麼是勇敢:你敢吃媽媽給你的漂亮蛋糕,那不叫勇敢,因為你本來就喜歡做這件事;勇敢是害怕失敗、不敢做還能去做。

平時孩子有細小的克服都要及時肯定他是個勇敢的人。也可以評價孩子堅持、努力等孩子自己可以掌控的詞語。如果誇聰明,孩子一旦遭遇失敗,就不知道怎麼讓自己聰明瞭。

關鍵二。不輕易代勞

當孩子做一件事沒有成功的時候,家長們不能輕易代勞。例如,一個2歲的孩子撿不到正在滾動的球,有些家長看到寶寶不高興了,就會上前一把抓起小球,遞給他。但我們經常會發現一個兩三歲的孩子會把你給的東西扔掉,因為他要的是自己能撿起來。其實你撿起來給他並不能讓他馬上轉變情緒,反而讓他受挫。如果此時你還辯解説:寶寶撿不到,媽媽幫寶寶撿。那麼時間久了,他就失去了在困難面前堅持的能力,下次他遇到問題就會習慣性地説,寶寶不會,媽媽幫寶寶做。

關鍵三。不要因為他鬧情緒而訓斥,把關注點放在事情上

當孩子做不好一件事在那裏哭鬧,有的家長因為愛子心切,錯誤地急忙上前動手幫忙;也有的家長看到孩子為一點小事做不好哭鬧就很惱火,覺得孩子胡鬧,甚至覺得孩子沒出息。這時候一般家長就會大聲訓斥:你看看你,就這麼點事,有什麼好哭的!家長總是針對情緒進行指責,沒有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久而久之,負面評價進入孩子的自我評價裏,遇到問題就會認定自己沒能力處理,總是想辦法迴避。

關鍵四。不要拿自己孩子跟別人比

孩子天生會對自己感覺良好,不會拿別人的優秀給自己壓力,挫折感主要來自於想把事情做成的願望實現不了的過程,一旦最後做成了,孩子會馬上開心起來。而當孩子的無意行為經過家長的有意比較,結果孩子都學會了關注結果。被誇的孩子會覺得自己應該比別人強,遇到別人比自己做得好的時候就接受不了。而孩子做得不如別人好,就會覺得自己做這件事不如別人,從而喪失了做事本身的樂趣。要教會孩子跟自己過去比,告訴孩子現在好不代表以後好,因為每個人學習的時間長短不同,愛好不同。

關鍵五。鼓勵孩子做事有始有終

無論我們如何尊重孩子的感受,仍然會有數不清的時候不得不阻止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或讓他去做不願意做的事。對於必要的強迫事件,也是培養孩子責任心的好時機。例如畫畫,孩子可以不喜歡畫畫、不學習畫畫,但是當孩子開始畫了,那麼就應該把一幅畫畫完。如果孩子畫了一半覺得沒興趣繼續了,家長要告訴孩子,需要畫完它。這裏的強迫不是硬生生地把孩子拉回來讓他畫,而是需要我們給孩子引導,例如告訴孩子,沒畫完的畫就像沒吃飽的孩子會哭泣,調動孩子的責任心去堅持。有責任心的孩子更懂得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