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兒童意外傷害高發過半為中毒

9歲男孩吃毒蘑菇病情危急、3歲兒童從5樓墜落搶救無效死亡、男童獨自玩耍被車輛撞傷……暑期以來,關於兒童在玩耍時受意外傷害的事件時有發生。記者從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急診科瞭解到,從6月開始至今,該院共接收意外傷害患兒共46例,其中誤服中毒致傷的患兒最多,達27例,佔58%;緊隨其後的是車禍受傷,有9例;墜落4例,高空拋物被砸傷2例,墜牀2例,溺水1例,氣道異物1例。這些病例中,不少是兒童在家中或外出玩耍時受傷的。醫生建議,為了避免孩子遭受意外傷害,家長看護最為關鍵;如果不幸發生了意外,不同的意外傷害要採取不同的應急處理辦法,“無論如何第一時間趕往醫院,家長能做的是儘量在得到專業救治前避免傷害的擴大化。”

暑期兒童意外傷害高發過半為中毒

一,中毒

案例:據報道,上海一名9歲的男孩上週與家人食用了在野外採摘的蘑菇後出現了嚴重的胃腸道症狀,病情危急,已送至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緊急救治。醫生表示,每年都有類似中毒事件發生,暑假更是兒童食物中毒的高發期。

提醒:李璧如介紹,中毒一般分為誤服、皮膚黏膜吸收和氣道吸入中毒,其中皮膚黏膜吸收中毒指的是硫酸等強酸強鹼濺灑在皮膚、黏膜、眼睛等所導致的腐蝕和灼傷;經呼吸道吸入有毒有害氣體導致的中毒為吸入中毒,如煤氣中毒。

她還表示,城市兒童誤服藥物和清潔劑中毒較多,而農村兒童誤服農藥、滅蟲藥、工業用鹽等中毒較多。孩子中毒的原因多半是家長沒有將物品放置正確,強酸鹼、藥品、清潔劑等擺放在孩子可夠着的地方,並且還不上鎖,甚至“張冠李戴”,將農藥等裝在可樂瓶中,導致孩子誤以為是飲料喝進肚子。

預防方法:家中強酸鹼、農藥等有毒物品要上鎖,不可食用的物品儘量擺放在孩子夠不着的地方,藥品要定期清理並上鎖,嚴禁“張冠李戴”,將不可服用的物品裝在食品包裝內。

應急處理:如果是強酸鹼灼傷皮膚,立即用流動的清水沖洗傷口15分鐘以上,然後儘快送至醫院;如果強酸鹼濺入眼內,同樣用流動的清水沖洗眼睛20分鐘以上,再送至醫院急救。如果是誤服有腐蝕性的物品,首先保護腸胃,可以大量飲用牛奶或蛋清,對食道腸胃等形成保護膜,減少對內臟的腐蝕傷害;如果是誤服有毒害物品,並且患兒神智清醒,可採用催吐的方法,用手指划動喉嚨深處,促使患兒將有毒物質吐出,但是如果患兒神智不清醒時切勿催吐,以免吐出的物質卡住食道或呼吸道,引發窒息,這時應該儘快送至醫院,讓醫生處理。

二,高空墜落

案例:本月7日中午,浦東一名3歲男童趁奶奶做飯時爬上陽台邊上的桌椅從5樓墜落,摔在水泥地上,後醫治無效死亡。

提醒:李璧如告訴記者,急診每年都會接到多起兒童高空墜樓的病例,多數原因都是家長看護不當。有些家長趁孩子睡着之後走開一會,買菜做飯,認為孩子在家很安全,可是孩子醒來後,呼喚家長不應答,會到處尋找,或者貪玩爬至窗台,而近幾年房屋講究美觀,大量採用落地窗等設計,導致兒童墜樓事件有所增 多。

預防方法:在兒童安全問題上,家長不要有任何僥倖心理,禁忌將孩子單獨留在家中,窗户需做好防護,確保孩子時刻在成人的視野範圍內。

應急處理:孩子不幸發生墜樓,家長千萬不要貿然抱住搖晃,企圖搖醒孩子。高空墜落往往會造成全身多部位損傷,搖晃會加重病情。李璧如介紹,首先判斷孩子是否還有脈搏,如果無脈搏應該立即實施心肺復甦,最好是有兩人,其中一人護住患兒脊椎,另一人胸外加壓,同時呼叫120。如果孩子還有脈搏,應儘量確保不要動,如果實在需要搬動,一定要兩個人以上,並且進行整體搬動,儘量讓患兒以平躺方式移動,切忌“你抬頭,我抬腿”地移動。她警告説:“如果只有一個人,千萬不要動患兒,原地看護直至專業人員趕來。”

三,異物吸入

案例:7月1日,浙江永康3歲男孩樽樽突然臉色發青、呼吸困難、神志不清,家長送至醫院檢查才發現,樽樽的氣管內有細長的塑料件,是玩具槍的一個零件,猜測他在玩耍時不小心吞入。經過醫生5小時搶救,成功取出了異物。

提醒:“前不久我們也接治了一位吃香腸卡在食道中的患兒,後來醫生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將香腸取出。”李璧如介紹,花生、黃豆、香腸、果凍等食物也會嗆住孩子的消化道和呼吸道,甚至硬幣、筆套等也是孩子們喜歡放進嘴巴的物品。

預防方法:家長在平時應該提醒孩子哪些東西不可以放進嘴巴,在餵食大顆粒硬物時尤其需要當心,在餵食時要專心,不要逗孩子説話和玩耍,以免嗆到。

應急處理:李璧如表示,針對1歲以上的孩子,可採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對於1歲以下的嬰兒,可採用“背部叩擊-胸部按壓法”。對於魚刺等尖鋭物品卡在喉嚨中,她提醒家長千萬不要靠吞嚥飯糰或喝醋的方法,這樣不僅可能劃傷食道,嚴重的甚至會刺破主動脈,引起內出血。正確的做法是立即去醫院看急 診。

四,燒燙傷

案例:7月3日,寧波李女士一人在家帶孩子,在熬豬油時,將女兒放在學步車裏。就在她中途上廁所時,滾燙的豬油全倒在了女兒身上,造成深度燒傷。

提醒:記者從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發佈的《兒童意外傷害研究報告》中瞭解到,開水、熱油燙傷一般發生在7歲及以下兒童身上,且主要集中在1~4歲兒童,具體包括不小心跌入熱水、被洗澡水燙傷、被電暖袋爆炸燙傷、碰倒開水瓶、碰翻電飯鍋等情形。

預防方法:儘量讓孩子遠離高温物品,給孩子洗澡時,家長先試過水温後再給孩子洗。

應急處理:李璧如説,燙傷之後要及時冷敷,用冷水沖洗,最好是冰敷,再前往醫院,“千萬不要用土辦法,燙傷之後塗紅藥水、藥膏之類,挑破水泡等,這樣只會加重感染。”

五,跌倒磕傷

案例:本月,無錫發生了一場慘劇,家長在店內忙生意,孩子獨自在店門口玩耍時被車撞倒。等家長髮現時,孩子已經倒在血泊中半個多小時。

提醒:李璧如表示,兒童在跌倒時可能會引起骨折、局部出血,甚至內臟受損。

預防方法:加強家長看護,在平時教授孩子正確的安全知識。

應急處理:與高空墜樓應急方法類似。如果是孩子突然倒地,可能是心臟方面原因,更不要貿然亂動,應第一時間撥打120,等待醫療救援。

[急救手法詳解]

一、海姆立克手法(兒童)

1、施救者站在患兒的背後,手臂直接從患兒的腋下環抱患兒的軀幹;

2、一手握拳,將拳頭的大拇指側對準患兒臍部的稍上方;

3、用另一手握在此拳頭外,盡力作一系列快速向內上方推壓的動作,不要觸到劍突或肋骨下緣;

4、為了解除梗阻,每一次推壓動作都應該是單獨的、明顯的動作,持續腹部推壓直至異物排出或病人意識喪失而停止;

5、如患兒意識喪失,判斷無脈搏,立即進行人工心肺復甦。

二、背部叩擊—胸部按壓法(嬰兒)

1、嬰兒臉朝下騎跨在施救者的前臂上,救護者緊緊地托住患兒下頜以支撐其頭部,並保持頸部平直(開放氣道),將前臂放在大腿上以支撐嬰兒,嬰兒的頭部要始終低於軀幹;

2、在嬰兒兩肩胛骨間用手掌根部用力叩擊5次;

3、背部叩擊後,將另一空着的手臂放在嬰兒後背,並用手托住其頭部。一隻手支撐患兒的頭、頸、下頜及胸部;另一隻手支撐患兒枕、頸及背部;

4、轉換患兒的體位時注意支撐好患兒的頭頸部,將其反轉呈仰卧位,放在施護者的另一手臂上,將此前臂放於大腿上。注意嬰兒頭部應低於軀幹;

5、在兩乳頭連線的中點,胸骨處,給患兒作5次快速向下的胸部按壓;

6、重複1—5操作步驟,直至異物排除或嬰兒意識不清而停止操作;

7、如患兒意識喪失,判斷無脈搏,立即進行人工心肺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