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麻疹預防及治療

小兒麻疹主要是由小兒麻疹病毒引起的,影響到患兒的呼化道及皮膚的傳染性疾病,一般經呼吸道傳播。那麼會引起哪些症狀,我們怎麼預防小兒麻疹的發生呢?得了麻疹又怎麼治療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小兒麻疹預防及治療

麻疹病毒屬副粘病毒科,呈球形顆粒,直徑約100-250nm,有6種結構蛋白;在前驅期和出疹期內,可在鼻分泌物、血和尿中分離到麻疹病毒。在人胚胎或猴腎組織中培養5-10天時,細胞出現病理改變,可見多核鉅細胞伴核內嗜酸性包涵體。麻疹病毒只有一個血清型,抗原性穩定。病毒不耐熱,對日光和消毒劑均敏感,但在低温中能長期保存。

麻疹患者是惟一的傳染源,患兒從接觸麻疹後7天至出疹後5天均有傳染性,病毒存在於眼結膜、鼻、口、咽和氣管等分泌物中,通過噴嚏、咳嗽和説話等由飛沫傳播。本病傳染性極強,易感者接觸後90%以上均發病,過去在城市中每2~3年流行一次,l-5歲小兒發病率最高。麻疹減毒活疫苗使用後,發病率已下降,但因免疫力不持久,故發病年齡後移。目前發病者在未接受疫苗的學齡前兒童、免疫失敗的十幾歲兒童和青年人中多見,甚至可形成社區內的流行。

嬰兒可從胎盤得到母親抗體,生後4-6月內有被動免疫力,以後逐漸消失;雖然絕大部分嬰兒在9個月時血內的母親抗體已測不出,但有些小兒仍可持續存在,甚至長達15個月,會影響疫苗接種。易感母親的嬰兒對麻疹無免疫力,可在分娩前、後得病。

當易感者吸人麻疹患者鼻咽部分泌物或含有病毒的飛沫後,麻疹病毒在局部粘膜短期繁殖,同時有少量病毒侵人血液;此後病毒在遠處器官的單核巨噬細胞系統中複製活躍,大約在感染後第5~7天,大量進人血液,此即為臨牀前驅期。在此時期,患兒全身組織如呼吸道上皮細胞和淋巴組織內均可找到病毒,並出現在鼻咽分泌物、尿及血液等分泌物和體液中,此時傳染性最強。皮疹出現後,病毒複製即減少,到感染後第16天,僅尿內病毒尚能持續數日。

出疹後第2天,血清內抗體幾乎100%陽性,臨牀症狀也開始明顯改善。由於此時全身及局部免疫反應尚受抑制中,故部分病人常繼發鼻竇炎、中耳炎和支氣管肺炎。10%的患兒腦脊液中淋巴細胞明顯增多,50%在病情高峯時有腦電圖改變,但僅0.1%有腦炎的症狀和體徵,其出現常在急性起病數天後,此時血清中抗體已增高,且已找不到病毒,因此考慮為自身免疫性腦炎。

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又稱Dawson encephalites。 在患麻疹之後若干年發生,曾提出病毒突變、病毒株特殊毒力或是第二個病毒感染促進慢性麻疹腦炎等發病機制,但都不能證實。最近研究發現SSPE病人系腦細胞的M蛋白(matrix)合成過程中翻譯受阻所造成。由於此蛋白是病毒裝配所必需,M蛋白的缺乏使不完整的麻疹病毒聚集,它不能被抗體或免疫細胞清除,從而導致本病。

如何防範麻疹? 改變免疫策略我國目前兒童麻疹免疫程序為:全程免疫共3針即8個月初次接種,1.5歲、6歲各複種1針。不過,專家已經建議調整原有程序,如對大、中學生和青年人羣進行麻疹疫苗的複種;對育齡婦女增加一次麻疹疫苗接種,可使母傳麻疹抗體陽性率從一般的21.43%提高到接種後的90.91%這樣可減少新生兒麻疹的發病率。

疾病預防為主,我們按照麻疹接種免疫步驟,按部就班的接種,相信的麻疹的機率不大。即使出麻疹我們也不要恐慌,正確對待這種疾病他是呼吸道感染所致,不會經過皮膚傳染,做到及時開窗,室內空氣保持新鮮,再就是平時提高孩子的免疫力,相信疾病一定會遠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