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症狀別當胎毒來治療!

這些症狀別當胎毒來治療!

什麼是胎毒

胎毒是民間的傳統説法,主要分為濕毒和熱毒,是媽媽們在懷孕期間積下來的。民間説的胎毒,從中醫上講,即為內熱。主要表現為新生兒瘡癤、疥癬、痘疹等,誘發這些病症的原因可能與母親的內熱體質有關。“清胎毒”在南方比較流行,老一輩人認為南方的氣候和水質屬於熱性,很濕熱。所以,孕婦在分娩前都要做去胎毒的工作,否則寶寶出生後皮膚就容易長瘡、紅疹等。

孕婦懷孕期間大魚大肉大吃大補,吃過多的孕婦奶粉,食用過量的辛辣和煎炸食物,就會加重身體內的熱氣,很有可能會傳給胎兒

這些症狀別當胎毒來治療!

1、假胎毒———真黃疸

當新生兒全身上下的皮膚都發黃,很有可能是黃疸。黃疸幾乎是每個小嬰兒都會出現的問題,只不過輕重不同而已。專家説,如果新生兒與母親的血型不合時特別容易造成溶血,表現為黃疸。但這只是一個生理過程,在產後2-3天出現黃疸,持續到4-6天會到最高峯,大約到第10-14天就會自行消失。但如果出現嚴重黃疸而不及時處理,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發育

對策:一般來説,黃疸不需要格外的治療,多曬曬太陽(或在醫院照照紫外線燈),多喝水,把體內膽紅素排出體外。早產兒黃疸持續時間長,大約3個星期後消退,而足月兒基本在兩週內可消失。在臨牀中,約有10%的重度黃疸需要治療。比如黃疸逐漸加重,除了臉與軀幹皮膚髮黃外,前臂、手掌、手心、腳心都發黃,此時情況就比較嚴重了,需要在醫院進行治療。

2、假胎毒———真濕疹

當新生兒臉上出現一一粒的小丘疹,很有可能就是濕疹。濕疹是新生兒常見的皮膚病,通常是因為食物過敏所致,比如當孩子吃了母乳或者牛奶後發生過敏。母親吃了魚、蝦、蟹、雞蛋等,通過母乳會把過敏原傳給嬰兒。一些嬰兒本身對牛奶過敏。一旦發生過敏,寶寶的臉、耳朵、脖子、腋窩等部位都會出現皮膚乾燥、紅斑、皮疹、小水泡等,嚴重的時候皮疹會波及全身。

對策:為減輕刺激,局部皮疹可用硼酸水清洗,等疹子滲水時用紗布吸乾,然後外塗專用寶貝濕疹膏,但不可大面積或長期使用。已經有過濕疹的嬰兒,可用清水或生理鹽水清洗局部,並選用柔和的嬰幼兒護膚、清潔產品,這樣可減輕寶寶的瘙癢感。同時,剪短寶寶的指甲或寶寶睡覺時戴上小手套,以免因瘙癢而抓破皮膚。

3、假胎毒———真腸胃不好

有的寶寶口腔有異味,舌苔厚,很有可能是胃腸消化功能不好或者腸梗阻。正常情況下,新生兒不會有口臭。但如果寶寶出現口臭,就不要簡單地以為是上火了,實際上,口臭可能是疾病的警示信號,比如腐敗性臭味提示口腔內炎症;酸臭味提示新生兒進食過量,引起胃腸功能紊亂;膿性口臭提示寶寶可能有鼻腔異物、化膿性扁桃體炎等。

對策:專家指出,新生兒的口臭一定不能忽視,家長要仔細觀察孩子口臭是否還伴有口腔炎症、便祕、腹痛等症狀,最好能夠及時看醫生。

4、假胎毒———真結膜炎

有的寶寶可能在分娩過程中感染了母親陰道里的細菌,從而患上結膜炎,表現為眼瞼浮腫、結膜充血、分泌物呈膿性,看起來就是眼屎多。專家説,這並非上火,而是眼睛的炎症反應。

對策:嬰兒眼屎多時,在醫生指導下用生理鹽水或3%硼酸水沖洗眼部,每天3-4次,或根據細菌種類選用含有抗生素的眼藥水。接觸嬰兒者要先洗手,不能用被污染的手及不乾淨的布擦洗嬰兒的眼睛。

胎毒是什麼症狀

胎毒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在嬰兒皮膚上的各種皮膚變態反應,如瘡癤、疥癬、痘疹等。臨牀常見的主要證候有胎毒發熱,胎毒發寒,胎毒發搐,胎毒發黃等。這種病症可能與母親的內熱體質有關。

1、胎毒發寒:面色青白,昏昏多眼,吮乳瀉白,呼吸氣冷,身起寒慄,曲足握拳,腥痛啼叫不休,或口噤不開。

2、胎毒發熱:遍身壯熱,口閉面赤,呼吸氣熱,眼胞浮腫,氣急喘滿,啼叫驚煩,小便短赤,大便祕結。

3、胎毒發黃:面目及全身皆黃如金色,身熱,小便如梔汁,乳食不思,啼哭不止。

4、胎毒發搐:頻頻作搐,身熱面青,牙關緊閉,氣逆痰鳴,腰直身僵,雙目上視,啼聲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