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女大學生衝動性強的心理

為何女大學生攻擊、衝動性強--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揭祕女大學生衝動性強的心理

隨着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的激烈,大學生各種心理障礙的發生率可能呈現進一步提高的趨勢。

工具使用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104題,12個維度(軀體化,焦慮,抑鬱,自卑,社交退縮,社交攻擊,性心理障礙,偏執,強迫,依賴,衝動,精神病傾向)。

結果顯示,整體情況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有一定變化,但是處在健康水平。不同屆之間新大學生心理健康除了社交退縮外,其他有差異性。大學生軀體化,依賴逐年下降,自卑,強迫下降以後上升,焦慮,抑鬱,社交攻擊,性心理障礙,偏執,逐年上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已經非常凸顯,已經成為保健,醫療最關心的疾病。西方研究認為,女性心理的抑鬱和焦慮(報告多為情感性),男性心理憤怒和敵對(報告多為反社會人格)比較突出,本研究不一致。女大學生的衝動、攻擊都高於男大學生(大約是現在社會,中性化教育,成年人對男孩子關注,要求聽話老實。對女孩子關注,要求自我保護。加上中國現在的陰盛陽衰,女性的攻擊性,衝動性明顯增強)。理工科大學生問題多於文史科大學生,與他們比較理工科大學生學習難度,學習任務比較重,花費在學習上的時間比較多,鍛鍊身體,宣泄情緒的時間比較少。理工科大學生的理性思維強於感性思維,擅長與物打交道,在與人交往過程中因為不善於言辭,缺乏感情共鳴,容易出現人際交往問題。形成這樣的差異,主要還是與專業學習,學習內容,訓練方式不同,造成不同專業的學生在處理問題方面的思維和應對方式不同。文史科大學生對本專業的價值認同度不高,專業就業形勢不樂觀,鬱悶抑鬱情緒要比理工科學生強烈。文史類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容易受到社會需求的影響,理工類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年下降。

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受到家庭環境影響,在人際關係敏感,焦慮方面農村大學生明顯。除了社交攻擊,衝動外,其他情況農村大學生更明顯。這幾年,城市中國小都設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辦公室,配備了專門的心理健康老師,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和提供心理諮詢服務。而農村設立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的學習少之又少;城市父母因為自身的文化背景也越來越意識到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而農村孩子的父母在這方面是意識還仍然薄弱,對孩子心理健康不夠重視;地域上的客觀差異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差異的原因,農村大學生由於經濟條件,社會地位,衣着打扮,技藝特長,消費觀念,信息獲取,教育質量等方面與城市學生的差異,也容易產生軀體化,自卑,抑鬱,焦慮,社交退縮,獨立性不強等心理健康問題。

獨生子女大學生的自卑,社交退縮,性心理障礙等方面有心理健康水平問題。研究顯示獨生子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部分心理健康素質優秀於非獨生子女大學生。多子女家庭,父母難以平衡顧及每個孩子,孩子之間存在爭着表現,贏得父母的好感,這容易使孩子產生壓力,焦慮,抑鬱,自卑,依賴的心理問題。同時多子女家庭的父母一般都是忙於生計問題,沒有太多精力去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容易忽視或者輕視孩子的心理健康,獨生子女的父母對其孩子的干涉要高於非獨生子女,而是多是知識分子,隨着社會對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宣傳,他們越來越認同並且有意識地關注孩子心理健康,但家庭的過分關注使獨生子女大學生宣傳了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造成了其容忍度低並且獨立性差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