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漳的由來

臨漳的由來

臨漳古稱“鄴”。鄴是古代從山東通往西北,從中原連接幽燕的必經之地,鄴城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居中國北方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長達四個世紀之久,自古以來就有“天下腰膂”之稱。春秋初期,齊桓公為防止戎狄族沿太行山南下,進而保衞中原,在鄴地築城。這是鄴邑最早的記載。

“臨漳”二字最早見於史料的是曹植《登台賦》。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在鄴城銅雀台落成大典時,率諸子及眾文士登台賦詩,曹植第一個站出來作《登台賦》,《登台賦》裏便有了“臨漳”一詞的出現。同時也是因鄴城北臨漳河而取名。後來“臨漳”和“鄴”兩個名稱,圍繞着漳河邊上這塊肥沃而神奇的土地發生過數次變革,演繹出許多動人的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