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是什麼

民俗是什麼

民俗是指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羣體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並世代相傳、較為穩定的文化事,它又稱為民間文化。

民俗文化是流動的、發展的,它在社會的每個階段都會產生變異,並在變異中求得生存和發展。當中國社會處於經濟轉型的關鍵時刻,民眾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必然表現在民俗文化的變化上,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現實。尋找民俗文物,留下民眾生活的歷史,已成為一個嚴肅的課題。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大國,民俗文化不僅是歷史的延續,而且還將會繼續延續下去。正是這種民俗文化,在它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造就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傳統和人文性格,因此弘揚中國民俗文化傳統,對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民俗是人民傳承文化中最貼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種文化——勞動時有生產勞動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傳統節日中有傳統節日的民俗,社會組織有社會組織民俗,人生成長的各個階段也需要民俗進行規範——結婚人們需要有結婚典禮或儀式來求得社會認同,在人的精神意識領域也有民俗——許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大年三十至八年級,家中不許掃地,如果進行打掃就會破壞來年的財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