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陰曆是誰發明的

太陰曆是誰發明的

太陰曆是古巴比倫人發明的。公元前20-18世紀,古巴比倫創建了以月亮圍繞地球旋轉週期計算的太陰曆,與中國夏朝所使用的陰曆一樣,每隔2-3年置一閏月。古巴比倫人還制定了曆法,根據月亮的盈虧,把一個月定位29日或者30日。

太陰曆一般指陰曆,陰曆在中國傳統曆法中主要指按月球的月相週期變化來安排的歷法,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一年為十二個歷月的一種曆法。在曆法發展衍變過程中,與干支歷中二十四節氣結合形成了農曆(漢歷),用於科學地指導農業生產。

陽曆也就是國際通用的公曆,陽曆以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定做一年,共365天5小時48分46秒。平年只計365天這個整數,不計尾數;一年分做12個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只有28天。四年的尾數積累起來共1天光景,加在第四年的二月裏,這一年叫做閏年,故而閏年的二月有29天。陰曆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定做一個月,共29天半。

陰曆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公轉運行,因此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曆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它不能反映季節,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點。為了克服這個缺點,後來人們定了一個折中的歷,即是所謂陰陽合曆,中國還在使用的夏曆(也有人叫它農曆),即是這種陰陽合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