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體質的表現 肝區脹痛發熱怕冷

我們去看中醫的時候,經常會挺醫生説濕熱體質,那麼濕熱體質的表現究竟是如何的?我們應該怎麼樣分辨自己是否是濕熱體質的表現?

濕熱體質的表現 肝區脹痛發熱怕冷

所謂濕,即水濕,分外濕和內濕。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脾就不能正常地“運化”而使“水濕內停”。脾虛的人易遭受外濕入侵,外濕也常困阻脾胃使濕從內生,所以兩者既是獨立又是關聯的。

濕熱是熱與濕同時存在,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併入侵人體,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或因“陽熱體質”而使濕“從陽化熱”。

濕熱一般表現為肢體沉重,發熱多在午後明顯,並不因出汗而減輕,舌苔黃膩,脈數。具體表現因濕熱所在的不同部位而有差別:在皮肉則為濕疹或疔皰,在關節筋脈則局部腫痛。濕熱深入臟腑,特別是脾胃的濕熱,可見脘悶腹滿、噁心厭食、便溏稀、尿短赤、脈濡數;其他如肝膽濕熱表現為肝區脹痛、口苦、食慾差,或身目發黃,或發熱怕冷交替,脈弦數。

治療濕熱證要分濕重還是熱重。濕重的以化濕為主,可選用治療濕熱偏方六一散、三仁湯、平胃散等;熱重以清熱為主,可選用連樸飲、茵陳蒿湯,甚至葛根芩連湯。在這一原則下,再根據某些特殊表現選擇相應的中藥,如濕疹、疔皰加野菊花、紫花地丁、苦蔘、白鮮皮等;關節腫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瀉甚至痢疾加白頭翁、地榆、車前子等;血尿可加小薊草、茅根、石葦、蓄等。

內熱往往依附濕存在,所以,應注意起居環境和飲食調理,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油膩食品、甜味品以防傷脾不化濕。

濕熱質飲食宜忌

宜:吃清淡,甘寒,甘平,化濕的食物,清熱化濕,利水化濕,宣疏化濕。

忌:不吃辛温助熱的食物,如甜食,辛辣,酒,油膩,油炸,煎炒,燒烤等;陽虛,陰虛質食物均屬不宜。

1. (以下可吃)

去濕熱的食物果品:菜瓜 西瓜 梨 馬蹄 蓮子

去濕熱的食物蔬菜:苦瓜 絲瓜 芹菜 薺菜 芥藍 竹筍 四季豆 綠豆芽 茄子 慈姑 菘菜 甘藍 落葵 蓴菜 薺菜 冬瓜

去濕熱的食物糧食:綠豆 赤豆 米仁 大麥 蕎麥 綠豆 蠶豆

去濕熱的食物海產:紫菜 海帶

去濕熱的食物水產:鯽魚

去濕熱的食物飲料:綠茶 花茶

去濕熱的食物肉類:兔肉 鴨肉 田螺

2. (以下少食或不吃)

蔬菜:大葱 大蒜

肉類:狗肉 鹿肉 羊肉 牛肉

調味:辣椒 生薑

補品:銀耳 燕窩 雪蛤 阿膠 蜂蜜 麥芽糖

其它:煙,酒

濕熱體質如何調理

濕熱體質的人冬季不能跟風大量進補,不要去吃那麼多火鍋,羊肉、狗肉,人家進補你也進補,不要這樣。越補體質偏頗性越明顯。還有這種人的皮膚特別容易感染,最好穿天然纖維,棉麻絲綢,尤其是內衣。

經絡方面,沒有具體的穴位,但是有具體的方法:濕熱體質的人時不時可以做一些拔罐刮痧,改善小便發黃,煩躁不安。因為煩躁不安導致失眠,全身的肌肉痠痛,尤其是頸肩部的肌肉特別痠疼的時候。

這個時候改善痰濕,改善濕熱體質的最好方法就是刮痧和拔罐,刮完痧再一走罐,渾身舒服的不得了。像去掉一個大包袱一樣,很舒服。這種情況下,用這種方法去改善體質,甚至可以不用去吃藥。用刮痧的方法去濕熱也挺好的。

結語:其實我們當中很多人都會有濕熱體質的表現,只是或輕或重,只要我們積極改變自己不良的那些生活習慣,相信很容易就會回到健康的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