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處倒頭就睡 有損企業家健康

1.隨處倒頭就睡

隨處倒頭就睡 有損企業家健康

許多企業家因為工作繁忙,或是其它一些條件的限制,很多人對睡覺的地方一點也不挑剔,椅子上、汽車裏,隨處都能倒頭就睡。

睡覺是一個恢復體力、消除疲勞的過程,如果不能讓身體充分地自然放鬆,睡覺就無法發揮應該發揮的作用,而且還會引發肌肉疼痛甚至痙攣。

2.長時間不眨眼睛

這在天天與計算機打交道的辦公室裏最普遍,眼鏡盯着計算機屏幕,可能會好幾分鐘也不眨一下。此將可能引發“計算機視覺綜合症”,出現流眼淚、視力下降、戴隱形眼鏡不適感等症狀。

3.經常夾着電話筒講電話

為了避免聽筒的滑落,多數企業家在辦公無暇分身的時候,總很自然地用力去夾住它,由此就會加重背部和頸部肌肉的負擔,且頸肩之間的肌肉在保持長時間的緊張狀態下,也會出現肌肉痙攣的現象。

法國一名患者因長期在聽電話時將聽筒夾在下顎與肩膀之間,導致左眼失明,並且説話也出現困難。

倒頭就睡可能是疾病前兆

“倒頭就睡”不一定是好事

人從上牀準備入睡至腦波顯示進入睡眠狀態,一般需時15至30分鐘,時間太短或太長其實都是異常徵狀,太長就是人們熟悉的“入睡困難型失眠”;但太短則常被人們忽略和誤解。實際情況是,“倒頭就睡”很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是疾病到來的前兆。

台灣睡眠醫學會5月底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稱,只有嚴重睡眠不足或患有某些睡眠紊亂症(如“睡眠呼吸中止症”,指的是在睡眠中出現呼吸暫停現象,該症通常由氣管中的機械問題引起,有時也可能是神經系統失調的先兆)的人,才擁有“立即入睡”的本領。這些人不僅能在牀上“倒頭就睡”,甚至坐着或站着都能入睡。

台灣睡眠醫學會監事呂政翰表示,在台灣,睡眠呼吸中止症患病率約為3%,但大多數病人都不知道。等到發病久了,才來睡眠門診尋求治療,這時長期處於睡眠缺氧的腦部與中樞神經,可能已經遭到較深程度的傷害,失去了早期治療的黃金時機。

阻塞型病症佔大頭

睡眠呼吸中止是怎樣“禍害”神經系統的呢?美國醫學博士特里?楊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撰文表示,臨牀上定義的呼吸暫停指的是兩次呼吸至少有10秒的間隔,這其間人體會出現血氧飽和度下降等現象。

一般情況下,睡眠呼吸中止症可以分為三種:中樞型、阻塞型和複雜型。中樞型指的是大腦不再向控制呼吸的氣管肌肉發出相應信號,引起呼吸中止;阻塞型是因為氣管肌肉發生物理性鬆弛,使氣管變窄,暫時阻斷通路;混合型則是前兩種的混合。三種類型的標誌性表象都是“鼾聲如雷”。

在三種睡眠呼吸中止類型中,最為民眾所熟悉、發病率也最高的是阻塞型,共佔總病例的84%,中樞型和複雜型分別只佔0.4%和15%。

一晚呼吸中斷數百次

對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SAS)的病人而言,腦部會感應到身體缺氧,於是命令身體用力呼吸,因而造成短暫的甦醒。一旦醒來,咽喉部恢復緊張,呼吸道打通,呼吸就恢復了正常,病人又可以入睡。但睡着後,咽喉部又開始鬆弛塌縮,呼吸用力的程度也跟着增加,睡眠再次被打斷了。這種惡性循環每晚會打斷睡眠數百次以上,致使患者無法有深度睡眠,所以人們白天出現了嗜睡的症狀,以致影響工作,甚至引發車禍等危險。但大部分的呼吸中斷及甦醒的時間都很短,病患自己都不記得了。

除了影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OSAS更可怕的地方在於,它會誘發高血壓、心臟衰竭、心肌梗塞。美國埃默裏大學醫學院主任醫師邁克爾?哈特的研究,支持了這種觀點,他的相關論文已發表在美國《呼吸細胞和分子生物學雜誌》上。

好習慣可緩解病症

雖然患者都迫切希望擺脱這種病症的困擾,但切忌亂投醫。很多小廣告都聲稱有特效藥或是先進儀器能治癒OSAS,這其實犯了常識性錯誤。OSAS是一種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的慢性病,可以控制但很難根除。

美國睡眠醫學會提供了以下幾種一般性治療方案:

維持理想體重

睡前避免喝酒,酒精會抑制呼吸,使睡着後呼吸中止的情形更頻繁嚴重;避免服用安眠藥,它會抑制呼吸,降低喉部肌肉的反射,加重病情;

採用側睡姿勢,因為一些人只有在平躺時才會有呼吸中止,但這種方法只對部分患者有效;

用一些減輕鼻塞症狀的藥物,這些藥物可以用來擴張鼻子通道,減少打鼾,但只改善鼻部氣流的流通性,無法解決嚴重的打鼾或明顯的睡眠呼吸暫停。

早睡早起身體好

俗話説,“早睡早起身體好”,這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人在睡眠的時候,意識相對不清楚,肌肉的隨意運動停止,從而幫助大家恢復體能、鞏固記憶力,其重要性僅次於呼吸和心跳,是維持健康不可缺少的。有了良好的睡眠,可以使第二天保持清醒和活力。

睡眠的產生,主要靠大腦分泌的激素———褪黑素來誘導,它的分泌非常有規律,在白天,血中的濃度極低,到了黑夜則顯着升高,凌晨2點—3點時達到最高峯。隨着褪黑素分泌量的逐漸減低,睡眠逐漸變淺,直到早晨自然醒來。

建議十點半前準備睡覺

正常睡眠是由深睡眠和淺睡眠構成,兩者交替出現,只有深睡眠才是有效睡眠,對消除疲勞、恢復體力起到重要作用,但它在每晝夜的總睡眠時間裏,僅佔15%左右。

人在夜間0點—4點之間容易獲得深睡眠,正常成年人,一般在入睡60分鐘後才會進入第一次深睡眠。因此,我們建議,沒有睡眠障礙的成年人在晚上十點半前開始進行睡前準備工作,如洗漱、放鬆、上牀,保證11點前入睡,1個小時後順利進入深睡眠,以保證良好的睡眠質量。

失眠療法:

除了注意開始睡覺的時間,正確的睡眠方法還包括以下幾點,也就是國外一直提倡的“失眠行為學療法”,簡便易行,適用於各種類型失眠症的治療。

1.白天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煉,有助於加深睡眠;

2.不在牀上進行非睡眠活動,如看電視、工作、思考、閲讀等,這些不良的習慣,會引發睡前興奮,破壞睡眠的正常節律,從而導致失眠。

3.若20分鐘後還未入睡,應離開卧室,找一個舒服的地方坐着或靠着,遠離書、電視、電腦,安靜地呆20分鐘。可以靜坐或冥想,待有睡意時再回到在牀上。如果一次不行,可重複進行。

4.不論每天幾點入睡,清晨都應定時起牀,即使是在週末和節假日,也應堅持固定的上牀與起牀時間,以此可維持正常的睡眠—覺醒節律,提高睡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