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撞擊綜合症有哪些

我們都知道,有很多疾病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或者在治療後沒有更好的進行護理和康復總是會導致一些後遺症的發生,髖關節是我們身體中比較重要的部位,但是也是比較容易受傷的部位,髖關節撞擊綜合症就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疾病,往往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傷害和痛苦,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下髖關節撞擊綜合症的病因有哪些。

髖關節撞擊綜合症有哪些

髖關節撞擊綜合症是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常見的病因,因發育不良、股骨頭壞死、股骨頭滑脱、髖臼內陷、創傷、手術過度矯正及其他原因導致的一組髖關節症候羣,髖關節撞擊綜合症主要表現為青少年和中年患者間斷或持續性腹股溝區疼痛,在下蹲、彎腰、抬腿、爬山等屈髖動作時誘發疼痛或加重,伴髖關節活動受限。部分髖關節撞擊綜合徵患者表現為髖部無力、打軟、假性交鎖。髖關節撞擊綜合徵可導致髖關節相應部位盂脣損傷、軟骨損傷,晚期發展為骨關節炎。髖關節撞擊綜合徵往往繼發髖關節骨關節炎。

現有的髖關節撞擊綜合症治療方法主要包括髖關節切開外科脱位手術及髖關節鏡微創手術。本文主要就髖關節撞擊綜合徵的相關情況予以綜述。

1.髖關節撞擊綜合症發病機制

髖關節撞擊綜合症的產生多見於股骨近端和髖臼在關節運動終末期非正常接觸或撞擊,原因可能是髖臼畸形如髖臼後傾等。髖臼過度覆蓋所造成的髖關節撞擊被稱為鉗型撞擊。其主要因素是過度覆蓋,如髖臼後傾、髖臼內陷、髖臼內突等。髖臼發育不良、股骨頭骨骺滑脱、創傷、手術過度矯正等可導致髖臼後傾,在標準骨盆正位片上表現為髖臼前後緣線的“交叉徵”。

股骨頸側增生所造成的髖關節撞擊被稱為凸輪型撞擊。其主要因素是股骨頭頸交界處的偏心距不足,如股骨頭不圓、頭頸交界區增生等。股骨頭壞死、股骨頭骨骺滑脱、扁平髖等造成的頭頸交界區增生,使得屈髖同時內旋時頭頸交界部與髖臼外上緣產生撞擊,常規髖關節正側位X線片可以看到頭頸交界區外緣的骨骼飽滿、凸出、囊性變等。在髖關節直接MRI造影通過股骨頸的斜位片上,表現為Alpha角增大。

髖關節撞擊綜合症一般分為凸輪型、鉗夾型、凸輪鉗夾撞擊型3型。解剖上正常的髖關節由髖臼和股骨頭組成,好似頭和帽子的關係。大家可以想象,如果帽子的內沿不光滑,勢必摩擦頭部引起疼痛不適;而一個孩子的頭長大了,自然也不能再戴以前的帽子。所謂的“股髖撞擊症”,是由於髖關節發育異常,在髖臼緣或股骨頭出現多餘的骨質,造成“帽子”和“頭”不匹配而發生過度磨損,從而損傷了髖關節內部結構。如果損傷了髖關節的盂脣,可能會引起“交鎖”和“彈響”等臨牀表現。長期的股髖撞擊會導致髖關節“退化”,嚴重退變的在後期需要進行“髖關節置換”。因此,“股髖撞擊症”應得到及時診治。Lavigne試驗表明,凸輪撞擊常見於愛運動的男性,夾鉗型軟骨損傷常見於愛運動的中年婦女。夾鉗型軟骨損傷比曲柄型損傷範圍小、程度輕。

2.髖關節撞擊綜合症臨牀表現

FAI患者多為運動的年輕人,類脣損傷很少和髖臼鄰近軟骨的蜕變同時出現。在“鉗夾型”撞擊中,髖臼軟骨損傷多發生在前側和上外側髖臼邊緣狹窄的圓周型渠道內,這個圓周型渠道內力量傳遞是最大的,撞擊造成髖臼軟骨損傷的同時,持續髖關節屈曲時股骨頭撬動臼內槓桿的分力造成後部關節囊和軟骨結合處損傷,即產生“對衝損傷”部分患者伴有症狀如絞索、彈響、打軟腿等。隨着疾病的進展,患者多出現由於髖部疼痛而產生的抗痛步態以及臀中肌萎縮而造成外展無力。

在髖關節碰撞試驗中,髖關節位置較深,患者很難描述疼痛的具體位置,常感覺大腿根部前方、側方或後方臀部的疼痛不適,但用手又觸摸不到確切的疼痛點,加上週圍豐厚的肌肉使得疼痛更加難以捉摸。疼痛有時伴彈響和交鎖感,還可能有髖關節伸屈旋轉等活動度的降低。患者“4”字徵多陽性,Trendelenburg試驗多可發現外展肌力量減弱。

在我們髖關節撞擊綜合症的病因有哪些以後,我們對這種疾病也有了更深的瞭解和認識,其中有些因素是我們避免不了的,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去面對疾病,同時我們根據病因也能更好的進行預防,平時儘量減少大幅度的運動,平時也要注意飲食均衡,這樣更利於我們身體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