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兩虧表現有哪些

男人女人都需要氣血鞏固身體,有些人會出現氣血虧的症狀,所以要通過一些方式維持血氣。血為氣之本,想要血氣充足必須先從飲食上抓,吃的好才能防止血氣虧虛。其次血氣虧虛能從多方面看出症狀,如果整天的失眠多夢正值更年期的人更是氣血虧的羣體之一,年輕人由於忙於工作吃的不好不正常久而久之也會造成氣血虧,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症狀,最重要重視及時補充。

氣血兩虧表現有哪些

(1)臟腑失於濡養

臟腑失於濡養一般表現為面色蒼白,脣色爪甲淡白無華,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皮膚乾燥,頭髮枯焦,以及大便燥結,小便不利等。

由於心主血,肝藏血,所以臨牀上血虛主要表現在心肝二髒。心血不足表現為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神志不安等。肝血不足,不能上榮則面色無華,眩暈耳鳴,兩目乾澀,視物不清或雀目;不能濡養筋脈,則肢體麻木,筋脈拘急,肌肉顫動;由於中醫認為肝主筋,爪為筋之餘,肝血不足,爪甲失養,枯薄脆裂。中醫五行學説認為,心為肝之子,肝為腎之子。根據虛則補其母和陽生陰長的道理,在治療時補心常兼補肝,補肝常兼滋腎。在血虛較為嚴重的情況下,補血方內還常加入補脾肺之氣的藥物。

(2)血不載氣

中醫認為,血為氣之母,氣賴血以附,血載氣以行。血虛,氣無以附,遂因之而虛,故血虛常伴隨氣虛,病人不僅有血虛的症狀,而且還有少氣懶言、語言低微、疲倦乏力、氣短自汗等氣虛症狀。臨牀常見血虛而致氣虛的慢性失血證。特別是在大失血情況下,氣隨血亡而脱,此時氣脱反而成為主要矛盾。大氣下陷則出現氣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氣喘,或氣息將停,危在頃刻。

治療 

中醫治療血虛證有哪些方法?

中醫治療血虛的原則及方法主要有健脾和胃、益氣生血、補腎生血、祛瘀生血、解毒生血。

(1)健脾和胃

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飲食有節,脾胃運化功能正常,則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斷。所以,補血必須先健脾胃,脾胃強健則生化之源不絕。常用的方藥有四君子湯、四物湯、當歸補血湯等。

(2)益氣生血

血液的物質基礎是精,而促進精化為血,則以氣為動力。清代李中梓《醫宗必讀》説:“血氣俱要,而補氣在補血之先;陰陽並需,而養陽在滋陰之上。” 《温病條辨》説:“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無形之氣。”《景嶽全書》則説:“有形之血難以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在臨牀用藥時,依據“氣能生血”,常在補血藥中,配以益氣之品。常用的方劑有歸脾湯、當歸補血湯等;常用的補氣藥有黃芪、人蔘、黨蔘、白朮、黃精、山藥、大棗等;配以養血之藥,如當歸、白芍、阿膠、熟地等。

(3)補腎生血

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既包括先天之精,又包括五臟六腑後天之精。精能生髓,髓能化血。同時,腎中之命門為原氣之所繫,十二經之根,生化之源,也是温熙、促進血液生化的原動力之所在。所以,中醫有“生血根本在於腎”。臨牀上,治血虛,必當補腎以填精,精髓足,血自旺。常用方劑有菟絲子飲、二仙丹等。常用補腎藥有鹿茸、鹿角膠、阿膠、龜板膠、巴戟天、鎖陽、淫羊藿、補骨脂、菟絲子、附子、肉桂、首烏、熟地、枸杞子、紫河車等。

如上所述希望給予大家一個參考,氣血虧主要是源於多種原因,平時多注意休息睡眠,能早睡就不要熬夜,現在的人熬夜成了習慣,就算沒什麼事情做也是熬到那個點,第二天還是要那個點起牀,久而久之造成身體不好的影響,補腎生血補腎的首要就是多注意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