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脆弱錯不在文化

一名外企職員述説心中煩惱:我是外企公司職員,工作一天到晚十分緊張,同事之間競爭也十分激烈,老闆的嚴格程度近乎苛刻。每當老闆巡視的時候,我就非常緊張,有時想起這種情景也會不由得緊張焦慮。可是,我看到公司裏從事輔助工作的工人,還有民工,就沒有我這樣緊張,也沒有見到他們誰出現了心理問題。所以,我覺得文化程度越高心理越脆弱,有時真羨慕那些敢喊、敢笑的簡單勞動者。我的看法是否正確?

心理脆弱錯不在文化

這位外企職員的看法是不正確的。從一般意義上説,受教育程度與接受社會信息的程度成正比,接受信息量越大,思考問題的方面也會越寬,相對意義上可能引起的煩惱也會增加。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最新調查,全球完全有或完全沒有心理疾病的人只佔人類總人口的6%和9.5%,而84.5%的絕大多數的人居於一種亞健康狀態,即第三種狀態。另外,我國養生保健專業委員會的專家披露,在我國大約有75%的人居於亞健康狀態,即第三種狀態,與世界衞生組織的調查數字接近。也就是説,絕大多數的人在生活的不同階段都會面臨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心理問題的普遍程度絕不亞於感冒的流行程度,存在某種心理問題是客觀的,也是正常的現象。必須明確,存在某種心理問題絕不等於就是某種心理

疾病,更不等同於精神病。

至於一般的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是一種跨種族、跨國度、跨文化、跨年齡、跨性別的社會現象,其發生與否同文化程度沒有必然的關係,只不過不同的生活經歷、不同的個性特徵決定了他們可能對不同的刺激產生更加敏感的反應。

在流動人口中的青年民工存在着多方面的心理問題,一些人在民工羣體中尚能適應,可是一時單獨與其他人交往就會感到有困難,產生自卑、自我否定的心態,他們在諮詢人羣中佔有不小的比例。所以,流動人口中,尤其是青年民工中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生活當中到處都可能存在矛盾,而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總是覺得自己面臨的問題最嚴重,自己的內心最痛苦。心理健康意識、心理健康水平與人的文化水平是成正比的。這位職員的問題,不是由所受的教育(知識)引起的,而是其人格特徵和看問題的角度有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