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黃芪熟黃芪有什麼區別呢

隨着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朋友對自我養生的意識不斷提高,很多朋友都會比較注重食療了。而在很多養生湯中我們都會看到黃芪的身影,由此可見黃芪對我們人體有很好的滋補效果。可在現實生活中運用得比較多的就是生黃芪和熟黃芪兩種,那麼生黃芪熟黃芪有什麼區別呢?接下來的時間就請朋友們和我一起進入到今天的學習內容。

生黃芪熟黃芪有什麼區別呢

生黃芪又稱膜莢黃芪或黃耆。豆科。多年生草本。主根長,圓柱形,稍帶木質,外質土黃色或棕紅色。 臨牀應用時習慣分為生用、蜜炙、麩皮拌炒3種,其藥效各有不同,生黃芪多用於固表、託瘡、利水等。炙黃芪,為圓形或橢圓形的片,直徑0.8~3.5cm,厚0.1~0.4cm。外表皮淺棕黃或棕褐色,略有光澤,可見縱皺紋或縱溝。切面皮部淺黃色,木質部黃色,有放射狀紋理及裂隙,有的中心偶有枯朽狀,黑褐色或呈空洞。具蜜香氣,味甜,略帶黏性,嚼之微有豆腥味。

生黃芪與炙黃芪的區別

生黃芪、炙黃芪兩者是不一樣的,那麼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下面媽網百科詳細為你分析。

1、生黃芪的名稱有非常之多,比如黃耆,棉芪,綿芪,綿黃芪,北芪等等,而且也分很多種類別,為植物和中藥材的統稱。植物黃芪產於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中藥材生黃芪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膜莢黃芪的根,具有補氣固表、利水退腫、託毒排膿、生肌等功效。

生黃芪是補氣的,比如説話沒勁,走路沒勁,臉色比較白等都是脾肺氣虛的表現。生黃芪能補一身之氣,比如上半身氣虛可以用生黃芪,下半身氣虛也可以用生黃芪。生黃芪,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脱毒、生肌的功效,適用於自汗、盜汗、血痺、浮腫、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等症。

2、炙黃芪是傳統黃芪炮製而成的,是將生黃芪切片,加蜂蜜炒制而成,炮製較為粗糙,勞動強度大。炙黃芪,長於補氣生血,適於肺虛氣短,氣虛血弱,氣虛便祕,醫生常常給“中氣不足,臟器下垂”的患者使用。

炙黃芪重在補氣昇陽,在黃芪的諸炮製品中應用最多,由於飲片的臨牀需求量大,炮製研究也就尤受重視。如傳統方法的改進、炮製温度、炮製時間、輔料用量、成品質量分析等研究報道較多。

相信通過上面幾段文字內容的學習,廣大朋友們對生黃芪和熟黃芪的具體差別也已經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和認知。但我也想再多説一句,黃芪總體來説都是一種比較滋補的中藥,所以在我們使用時一定要注意它的對應人羣和正確的使用量,而它的一些禁忌也是我們必須知道的,這樣才能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