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現代人 你瞭解現代婚戀觀嗎

現代社會的愛情婚姻觀

作為現代人 你瞭解現代婚戀觀嗎

舊時社會風俗。古母系氏族社會,母親受到尊敬和崇拜,人羣知有母而不知有父,婦女在氏族公社中居於支配地位,實行母系繼承製及男嫁女、從女居的婚姻居住制度。此時,大約相當於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新石器時期。及至父系氏族社會確立,男子以體力優勢逐漸在主要生產部門佔據重要地位,女子在生產與戰爭中退居次要地位,逐漸過渡到父系社會,開始實行父系繼承製及從夫居的婚居住制度。此時大約相當於青銅器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乃逐漸從女陰崇拜過渡為男根崇拜,男尊女卑意識乃因之而萌生。黃帝(華夏)部落時期至周代,宗法社會形成,男子從屬於家族,女子從屬於男子。東周以後,貴族階級實行多妻的妾媵制,嚴格分別嫡庶,至春秋以儒家的禮教對女子的行為作了種種的規定和限制。直到如今,仍有一羣人不斷鼓吹男尊女卑,公然與男女平等相對抗,成為了社會低俗文化的一部分。

然而舊社會的男尊女卑愛情觀已然成為現在的低俗文化。那麼現代的愛情婚姻觀是怎麼樣的呢?

現代的愛情婚姻觀

(一) 女性對待婚姻的態度

1.擇偶觀? 在中國封建社會,最典型的、最理想的婚姻標準是“門當户對”,就是男女雙方家庭的經濟實?力、社會地位基本相等或對等。個人的思想感情、個人意願被排斥在婚姻標準外。隨着婚姻自主權?的下移,出現了注重雙方才學品德,追求個人愛情的擇偶觀。而今人們?的擇偶標準己由門第的高低、財產的多少等外部條件開始逐步轉變為彼此的感情、學識等內在素?質。同時,傳統的“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也逐漸被拋棄.

2.獨身主義 ?獨身是婦女初步解放的標誌,是日趨增強的女性自主意識的流露。獨身的盛行與西方個人主?義的影響有着密切關係,隨着女性解放思潮的興起,男女在職業上的競爭日益激烈,英法等西方國?家獨身之風日盛,人口出生率不斷下降,20世紀以來,受其影響中國獨身人數也逐年增加。獨身者?多為知識分子;以性別而言,女性獨身者明顯多於男性。女性獨身者認為,做人並非專為生育,人的?一生應該以事業為重,與其留子女,不如留事業。為了張揚女權,必須拒絕婚姻,自營獨立的生活.

3.對婚姻自主權的把握? 近代,在婚姻變革上較晚清有較大的進展,提倡一夫一妻,反對納妾,善待私生子,婦女經濟獨?立,政治上爭取民主,離婚自由,戀愛自由等呼聲很高。一些開放和經濟、文化較為發達的地區,追?求個性解放的名人、名士或新知識羣體中間都視自由結婚為一種美德,而且在形式上也要講究文?明。1912年9月19日《申報》曾刊出過一篇文章為《自由女子之新婚談》,描述文明婚禮之狀況説:?“梳一東洋頭,披件西式衣,穿雙西式履,凡鳳冠霞被錦衣繡裙紅鞋綠襪一概不用,便利一;馬車一?到,昂然登輿,香花簇擁,四無障礙,無須偽啼假哭扶持揹負,便利 宣讀婚約,互換約指,才一鞠?躬,即攜手同歸,無檳相催請跪拜起立之煩,便利三”。這種革新,體現了在婚姻觀念上?的自由追求.

4.初婚年齡的推遲? 主張早婚早育、多子多福,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徵。因此,早婚成為一種社會風尚,城鄉皆?然。據學者研究,明清時期,江南市鎮初婚年齡大致是:女性為14—15歲。到了清末民初,由於女權?主義興起,女子讀書而引起觀念的改變,尤其是上海等大都市近代文化的輻射,以及婦女入工廠掙?工資等因素的影響,出現了婚齡推遲的現象。20世紀20年代末以後,農村經濟的普遍衰退,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傳統的早婚現象。

(二)女性對離婚與再婚的態度?

1.離婚觀 ?五四運動前後,中國城市中出現第一次離婚高潮,離婚的主動方由男多女少而漸趨持平,其中?絕大多數是“媒約之言、父母之命”的婚姻。離婚不但是人們思想觀念和情感要求變化後一種自然?趨勢,而且是破壞舊式家庭制度的第一聲:“近代離婚的增加,就是向着新社會那條路上快跑”(易?家鉞,1920)。近代,女性對離婚的看法發生了變化,離婚不再是男子的專利,婦女主動提出離婚者逐?漸增多,成為社會一大奇觀。據1913年9月15日《大公報》載:近來法庭訴訟,男女之請離婚者,實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而亦社會所不樂為者也。各縣誌中有關記載亦不少,如浙江遂安縣“近自婦女解?放聲起,離婚別嫁亦日漸多(《遂安縣誌》,卷一,方輿)”,甚至“離婚出自男子則予婦贍養費用”〔《鄲縣?通志》,文獻志(浙江)〕。離婚觀的改變充分顯示了女性向傳統婚姻價值觀念挑戰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