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科學合理補脾胃 營養好吸收

寒冷的冬天進補食物的時候都感覺有點難消化,或者是剛吃一點點就感覺有點肚脹,其實是你的脾胃又問題,下面小編就帶你們來認識一下。

OL科學合理補脾胃 營養好吸收

冬季進補的食物,很多都比較滋膩,難消化,有些又有點偏温補。對於一些脾胃功能差的人,建議先調脾胃再進補。

脾胃乃“後天氣血生化之源”,脾胃不好,運化功能不能發揮,吃進去的東西不能被身體消化吸收,無法轉化為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不僅浪費補品,甚至還可能起到反作用。

脾胃功能不好,吃補的東西可能會成為“火”、“濕熱”、“痰”等,誘發感冒、腹脹、胃口不好等身體不適。

辦公室一族尤其容易脾虛

“動則生陽”:

脾胃要發生運化作用首先就應該多運動。而辦公室白領們,常常一坐一整天,工作之餘運動也少,再加上經常熬夜、三餐不定時或不節制,或常在外吃得油膩、愛飲酒,脾胃功能往往不好。

因為脾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幾乎所有的胃腸道疾病都可出現或伴有脾虛證,這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

平素脾胃虛弱或胃腸功能差的人,表現為面色萎黃、精神疲憊、體倦乏力、食少乏味,或食後腹脹、大便溏瀉、四肢欠温、氣短怕冷,或有舌淡、舌邊有齒印、脈細無力等。

多種食物可以健脾,但究竟哪一種對你最為適宜呢?健脾還得看你的體質。

濕熱體質1:

先清熱利濕再健脾胃。可以用50g赤小豆、30g薏米,或用20g生地、15g土茯苓、龜煲湯;或者在煲湯或粥中加入扁豆、薏米,這些都能清熱利濕。

痰濕體質

祛痰濕再健脾。可以用陳皮、靈芝煲排骨,或陳皮泡水、煲粥、煲湯服食,還可用蓮子、芡實、扁豆、紅棗煲湯喝。先去痰濕再來健脾,同時健脾之後才能更好地祛痰濕。

氣虛體質:

需用一些健脾益氣的藥材,氣虛的人健脾之後才會有“氣”。可用30g黨蔘、30g北芪燉雞,或用30g淮山、15g雲苓煲湯、煲粥,也可用30g蓮子燉雞或瘦肉。

陰虛體質:

以養胃陰為主。可以用石斛、沙蔘、麥冬煲湯喝。

陽虛體質:

他們不僅需要用黨蔘、北芪或鹿茸來補,還要注意多曬太陽、多運動,來達到調脾胃的作用。

此外,除了看體質,看症狀也能找到最佳健脾聖品:大便爛的人健脾最佳選擇為淮山、蓮子;大便乾的人,尤其是容易便祕的人健脾就不適宜用淮山、蓮子,可用玉竹煲湯或煲粥,以達到潤腸通便的作用,或者用黨蔘、北芪健脾補氣;睡眠不好的人,用茯神、紅棗健脾,因為能安神。

濕熱體質2:

面部油膩、脣紅齒黃、牙齦紅、口脣紅;皮膚易生痤瘡、膿皰;口乾、口臭、口苦;汗味大、體味大;大便燥結,異味特別大;小便黃赤、顏色很深;性情急躁易怒。

痰濕體質:

多見於肥胖人,或素瘦今肥的人。該體質的人常表現有體形肥胖,腹部肥滿鬆軟面部皮膚油脂較多,多汗且黏,胸悶痰多面色淡黃而暗,眼泡微浮,容易睏倦,平素舌體胖大舌苔白膩或甜,大便正常或不實,小便不多或微渾;性格偏温和、穩重,多善於忍耐。

陽虛體質:

陽氣不足,有寒象。表現為疲倦怕冷,四肢冰冷,脣色蒼白,少氣懶言,嗜睡乏力;男性遺精,女性白帶清稀;易腹瀉,排尿次數頻繁,性慾衰退等。他們平素畏冷,手足不温,易出汗;喜熱飲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

形體消瘦或偏胖,體倦乏力,面色蒼白,語聲低怯,常自汗出,且動則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脈虛弱,這是其基本特徵。或伴有氣短懶言、咳喘無力,食少腹脹、大便溏泄,精神疲憊,腰膝痠軟,小便頻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帶清稀。

陰虛體質:

和實性體質接近,為陰血不足,有熱象。表現為經常口渴,喉嚨幹,容易失眠、頭昏眼花,容易心煩氣躁、脾氣差,皮膚枯燥無光澤,形體消瘦,盜汗,手足易冒汗發熱,小便黃,糞便硬、常便祕等。

健脾與養生:

一、摩腹護脾

每當飽食之後,以手按摩腹部,也是古代養生家們的一種養護脾胃的常用方法。

食後摩腹法是:吃飯以後,將手搓熱,放於上腹部,按順時針方向環轉推摩,自上而下,自左而右,可連續二三十次不等。此法可促進胃腸消化功能,有利於腹腔血液循環,還能治療一些疾病。只要持之以恆,對脾的運化功能有益。自唐代孫思邈提出:“飯後即自以熱手摩腹”之後,後世養生家多有所沿用,實踐證明行之有效。

食後摩腹,刺激腹部相應的穴位,尤其是脾胃經絡在腹部的穴位作用,使得氣血循經絡而運行,防止脾胃氣滯,暢達脾胃氣血,更加有助於增強脾主運化的功能,達到養護後天之本的作用。

二、藥物補脾

俗話説得好:“藥補不如食補”,對於平常健康人來説,總以食補為先。但對於年邁之人,或多病之人,或體虛之人,往往“食補不如藥補”,或者説“藥補勝於食補”,因為藥物補脾之力畢強於飲食養脾。

補脾藥物分為中草藥與中成藥。常用中草藥有黨蔘、太子參、人蔘、黃芪、白朮、茯苓、懷山藥、芡實、蓮子肉、黃精、炙甘草等,常用的中成藥有四君子丸、補中益氣丸、香砂六君於丸、香砂養胃丸、參苓白朮散、資生丸、健脾丸、枳術丸、理中丸、保和丸等。以上健脾胃的中藥,若能在老中醫指導下選用,將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結語:經過上面的介紹大家對健脾應該有了一定的瞭解了,不過大家一定要注意“對症下藥”哦!因為健脾也分體質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