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為何猜疑心理那麼重

目錄:

七旬老人為何猜疑心理那麼重

第一章:老年人為何疑心重?

第二章:推遲老人心理衰老的小妙方

第三章:老人要注意“情緒短路”

懷疑伴侶,懷疑兒女。老年人為什麼往往猜疑心那麼重?如何消除老人的猜疑心理,讓老人平安幸福的度過晚年是每個兒女的責任。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如何應對老年人的猜疑。

老年人為何疑心重?

孫奶奶最近顯得有些焦躁不安,她總是環疑與自己共同生活了半輩子的老伴有一天會拋棄她。為此,她不顧70多歲高齡,常常為老伴去公園與其他老年人一起晨練而發脾氣。“他一定是看上哪個愛唱歌的女妖精了!”孫奶奶很委屈地向家人控訴。在公園裏,每天早晨都有很多老人聚在一起唱歌,性格開朗的孫爺爺非常喜歡和他們在一起一展歌喉。然而,孫爺爺的這一愛好卻成為孫奶奶最不放心的地方、孫爺爺説:“以前老伴是個非常善解人意的人,怎麼—上了年歲就變得這麼疑神疑鬼的?”

可以説,猜疑和偏執是老年人心理變化的某一現象。有些老年人在進入老齡階段之後,會對周圍的人越來越不信任,這種不信任不僅折磨着自己,也嚴重影響了家人之間的關係。那麼,像孫奶奶這樣猜疑的心理是怎麼產生的呢?

原因一:生理衰退帶來的心理不安

探尋老年人的心理問題,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能脱離生理變化給老人心理所帶來的影響。當老年人感到自己的身體狀況出現衰退的時候,他們最先產生的是心理恐慌,擔心身體每況愈下,擔心生活在孤獨之中,等等。所有的這些擔心最終會表現在對周圍人的依賴上,他們越來越依賴於家人對自己的關注與照顧,也會對家人對待自己的態度十分敏感。孫奶奶之所以對老伴不放心,也正是因為她不能像孫爺爺一樣開放、健康地生活。當老伴兒獨自外出活動的時候,孫奶奶就會有一種被冷落的失落感。

原因二:生活圈子縮小造成的思維單一

老年人退休之後,生活圈子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生活的主題也會隨之而產生偏移。如果能夠很快適應退休生活,拓展新的生活內容,那麼,退休之後的生活將是豐富多彩的。然而,有些老年人退休之後,無所事事,每天除了做家務幾乎沒有其它有興趣做的事,這使得他們很容易將自己禁錮在家庭小環境中,於是,日常的思維、行動都僅僅是圍繞着家庭展開。這種孤單狀態造成老年人對外界事務的感受性降低,家庭之外的生活對他們是陌生的,所以!常常會有無法對外界作出有效判斷的情況出現。一旦這種與外界之間連接的能力降低,老年人就需要提升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而過度的自我保護常常是猜疑心理的開始。

原因三:個性侷限導致心理失調

過於自我的個性往往是實現個體心理健康的嚴重障礙,它使得我們容易固執於某一點,造成過早的心理老化。當衰老勢不可當的時候,老年人更加需要維護自身的利益,而這種維護有些時候甚至會顯得不可理喻。如果老年人本身就自我關注過度,一旦遭遇來自生理、心理方面輕微的衝擊,他們就容易走向心理失調甚至是精神障礙的邊際。孫奶奶年輕的時候温柔體貼,但是這種温柔的背後卻會造成對某種自我需求的壓抑。這種壓抑長期存在得不到釋放,進入老年期後,老人家需要釋放這種壓力,而猜疑多心也許就是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

老年人的猜疑心理需要身邊人的悉心關愛與引導,這種關愛常常需要像對待孩子一樣的耐心與細緻。那麼,作為老人身邊的家人,我們應當怎樣幫助老人走出猜疑的怪圈呢?

方法一:參與社會生活

支持老年人去做自己喜歡韻事情,提升生活情趣。引導他們更多地參與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防止老年人陷入自我封閉式的單一生活。開放的生活能夠帶來開放的思維,有利於心理失調的釋放。

方法二:被家人細心呵護

老年人往往會對情感有更高的需求,他們希望通過來自他人對自己的態度作出判斷,判斷自己的人生是否成功。作為他們身邊最親的家人,要通過與老人聊天、向老人請教生活經驗,甚至多加讚美老人等方式,讓老人感受到自己被尊敬、被關愛,證明自己並沒有被生活所遺棄。

隨着人口老齡化的不可阻擋,維護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工作顯得更加嚴峻,它既需在老人身邊的人作出努力,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為他們提供發揮餘熱的空間。

推遲老人心理衰老的小妙方

有的人在性格方面甚至也發生了改變:變得興趣範圍狹窄,以自我為中心,主動性不足,不願改變現狀,固執己見,情感平常;有的還表現為行為緩慢,動作笨拙而不協調等。

不過,這種心理衰老的變化,速度是很緩慢的,而且情況也各不一樣。

心理衰老與軀體衰老是不平行的。因為人的心理衰老除與大腦有密切關係外,還與其他許多因素有關,如軀體疾病、內分泌或代謝性疾病、感染中毒、外傷及個人的心理特點和社會心理因素(包括社會環境、經濟條件、家庭關係、人際關係、文化修養)等等。因此,心理衰老和軀體衰老並不是同時發生的,而且心理衰老與軀體衰老的速度也不同。

一般情況下,老人軀體衰老的速度較快,而心理衰老速度較慢。老人軀體衰老外觀上的變化(如白髮、皮膚上的皺紋和老年斑等)是比較明顯的,而心理衰老在外觀上的變化同軀體衰老相比則相對不明顯。

在影響心理衰老的諸多因素中,個人心理特點和社會心理因素,又起着相對較大的作用。正因為如此,推遲心理衰老是可能的。

推遲心理衰老的方法

1、保持積極的精神狀態

積極的精神狀態,主要為進取心、希望、理想等,對老年人防止心理衰老、保持心理健康具有重大意義。

一個人有了進取心、理想,並充滿希望和奮發向上,就能老而不衰,充滿活力。老年人最好正視現實,嚮往未來,少回顧過去,並可以多看一些喜劇性的節目,多參加一些愉快的聚會,“笑口常開,笑臉常駐”保持沉靜樂觀,愉快知足,莫説人非,避免老氣橫秋。

2、多用腦,勤思考

大腦是主宰人體各器官的司令部,大腦的衰老,必然導致各個臟器的衰老,並且大腦對人類的知識、智慧和思維具有重大影響。因此,老年人更要多用腦,勤思考,使腦細胞和組織器官不萎縮。

3、參加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不僅可以改善和加強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增強體質,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而且還可豐富晚年生活,增添生活樂趣,使精神振奮,心情愉快,提高信心,增強主動、積極安排好晚年生活的勇氣和興趣,從而增強老年人的心理功能。但是,體育鍛煉選擇的項目一定要適合自己的體質狀況,否則害多益少。

4、處理好人際關係

對老年人來説,最重要的人際關係乃是家庭關係。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員應和睦相處,感情融洽。

老人要注意“情緒短路”

為一些小事而突發其火,亂説話,亂摔東西,這就是“情緒短路”的一種表現。用電短路會損壞電器,甚至釀成火災;情緒短路,既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主要原因是自控與轉移情緒的能力不強。這種能力與智力水平有關,可説是“情感智商”。

在交往上,常見到一些人的心情如春、夏的氣候,大起大落,變化無常。比如在公園玩得很開心,可回家後,又覺得生活單調枯燥而心煩惱,唉聲歎氣;與親戚朋友暢聚時熱鬧歡快,獨自一人時又為了孤寂而愁眉苦臉;時歡時苦飄忽不定,着實叫人不可捉摸,不僅使人感到難以相處,也令自己異常難受。這種不正常的表現,是“心理斜坡”在作怪。人的感情在受外界刺激的影響下,具有多度性和兩極性。每一種情感具有不同的等級,還有着與之相對立的情感狀態,如愛與恨,歡樂與憂愁等。感情的等級越高,“心理斜坡”就越大,也就容易向相反的情緒狀態轉化。“心理斜坡”不但使人情緒不穩,且會間接、直接地影響健康。

一、要克服“情緒短路”和“心理斜坡”的不良反應

克服“情緒短路”和“心理斜坡”的不良反應,就要重視自己的心理保健。正如古語所説:“心病還須心藥醫”。首先要自覺地消除思想上的偏差,人生不可能總是高潮,更不可能事事如意,誰也要在平凡日子中生活,少不了要碰到麻煩事。關鍵是懂得放鬆自己,以平常心面對生活。只有這樣,才能在不順心時不致陷入煩惱的泥坑而不能自拔。只有善於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才能為自己營造出良好的生理狀態,從而贏得“健康人生”。

二、勇敢面對新生活,主動體驗生活中的不同樂趣

應該勇敢面對新生活,主動體驗生活中的不同樂趣,既能在激盪人心的活動中體驗激情的熱烈奔放,又能在平淡如水的日常生活中享受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既能在羣體活動中感受快樂,又能在獨自生活時創造充實。只有這樣,才能在碰到不順心的事或發生較大轉換時,避免產生心理上的反差而誘發情緒短路或心理斜坡。

三,適當地“糊塗”是醫治情緒病的良方

對人對事,只要不是原則問題,就大可“糊塗”待之。“糊塗”者指不事事計較誰是誰非,不去時時考慮個人得失,不去每每分析誰佔了我的便宜,不去常常思量,自己有沒有吃虧。尤其是老年人,由於有“長者尊嚴關”、“老年面子關”和不自覺而產生的“老子總是正確關”等等。“海納百川”的氣量,就更顯得難能可貴了。但是,必須具有大氣量,才可能輕鬆地生活。寬容,該是老年人心理基礎最重要的一條。

四,要加強理智對情緒的調控作用。

古語云:“物極必反”,這就提醒我們,“樂極”與“氣極”、“怒極”都不好,應該時刻注意保持適度的冷靜和清醒,在歡樂順心時,主動降温,避免激情過大,遇苦悶或情緒轉入低谷時要換個積極的想法,事物都有多重性,受許多因素制約,要從好的方面去想,自能理清並脱離情緒困境。也可用“以反制反”的辦法來調整自己。如靜極就外出活動一下,鬧極就避開冷一冷;悶極就找人説一説,……只要不斷學習,堅持用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指導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動,就能做到以理智控制情緒保康寧。古人都知道“修德”是貫穿終生的主課,難道我們活在現代的人還不明白嗎?

結語:人老了就會特別的孤單,特別的缺少安全感,兒女們應該儘可能的抽出時間來關愛老人。(文章原載於《心理與健康》,刊號:2012.02,作者:聞新,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