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健康管理的15字祕決

要想獲得健康,國民觀念必須與時俱進。如今,中國老百姓健康面臨的主要威脅是得病後難以治癒的慢性病。與此同時,致病微生物和營養素缺乏等生物學因素不再是唯一或主要“病因”,心理、社會、環境等因素已成為疾病更主要的“誘因”。昨天上午,健康管理專家、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院長黃建始走上第29期文匯講堂,以《個人健康也需管理》為題,針對大健康醫學模式下個人健康管理、醫療體系資源配置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新年第一講獲得在場400名聽眾的強烈共鳴。

從約5000多年前的古代“神道醫學”、2500年前的經驗醫學模式、約350年前源於物理化學實驗的生物醫學模式,到30多年前在西方出現的“生物-心理-社會-環境大健康模式”,黃教授梳理了醫學模式的遞進轉變對人類健康、國家發展的影響。而這種多因多病大健康模式的提出,是人類對健康認識的“第三次質的飛躍”。

“從1972年到2004年,美國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下降了58%。”作為具有海外豐富的健康管理實踐經驗的學者,黃建始介紹説,“西方人在温飽問題解決後30年琢磨出了新的健康模式,通過確認和干預多層面的健康危險因素,使得國民健康維護取得斐然效益。中國人解決温飽已經10年,是否也要等到30年後再發生改變呢?”黃教授強烈呼籲為了中國未來的持續昌盛,接受大健康模式刻不容緩,壓力大、頻繁熬夜、運動少、食品污染、基因遺傳病史……這些增加得病或死亡機會的因素都是不可忽略的“健康危險因素”,包括了生物學、心理學、生活方式、醫療系統、環境等多個層面。

怎樣卓有成效地管理好自己的“健康賬户”,黃建始建議不妨從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入手,通俗地説,就是“管好嘴、用好腿、不抽煙、少喝酒、好心態”這15字健康投資祕訣。合理膳食、多走路、不嗜煙酒等就等於往個人健康“賬户”裏注入了良好可持續運作的“資金”,這無疑是一筆戰略性、前瞻性的“投資”!

“心理因素”是健康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對話嘉賓華東師範大學的心理學系教授徐光興頗有發言權,他從時下“四肢健康、頭腦病態”現象入手,指出“警惕新形勢下的‘東亞病夫’,實際上是關注國家民族競爭力問題。”交流中,徐教授和黃教授達成一個共同觀點,善管情緒、調節心態本身就是個人健康管理的一部分。

人人都有本關心的“健康賬户”,台下聽眾們意猶未盡,提問階段現場踴躍。“我什麼都不怕,就怕得老年痴呆症。”一位滿頭銀髮的老奶奶聲音洪亮,吐字清晰,當她透露已經93歲時,全場無不驚歎老人的活力。“那你更不用怕了”,徐教授一句“你看,什麼都丟得掉,老年痴呆症也可以丟掉。”幽默化解其顧慮。達觀、可愛的壽星贏得了在場聽眾陣陣熱烈的掌聲,這掌聲中寄託了大家對老人高壽的欽佩、對好心態的讚許和對延續健康生活狀態的共同期待。

個人健康管理的15字祕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