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四類疼痛特別“青睞”女性

在人的一生中,疼痛如影隨形。而女性由於其特殊的生理特點,更容易受到疼痛的困擾,從年輕時的痛經到老年時的慢性退行性改變,疼痛問題幾乎伴隨女性整個人生。

為何四類疼痛特別“青睞”女性

我國著名的疼痛學專家、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麻醉科主任徐建國教授介紹説,女性疼痛之所以越來越受到關注,是因為疼痛和女性健康的關係越來越密切,這是由她們的生理特點及不同時期的特徵性改變造成的。

與男性相比,疼痛患者中女性的比例遠遠超過男性,高達60%。而且女性對疼痛的反應更敏感,疼痛程度更嚴重、範圍更廣泛且持續時間更長,因而帶來的抑鬱等心理反應也比男人要多。

有四類疼痛特別“青睞”女性

第一,痛經

北京的一項調查表明,30%—50%的女性遭遇過痛經。這其中相當一部分女性屬於原發性痛經,無法根治,只能靠止痛藥緩解疼痛。

第二,骨關節炎

女性的發病率明顯高於男性,這是因為,女性隨着年齡增長容易脱鈣,從而導致骨質疏鬆。從50歲,甚至45歲開始,女性骨關節炎的發病率就逐年遞增,到了70歲以上幾乎達到百分之百。

第三,與女性職業有關的疾病,如頸椎病、肩周炎等

從事文祕、財務、空中服務工作的女性易受到這類職業病的侵襲。

第四,由婦科疾病引起的疼痛,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等

這類疾病多發生在三四十歲女性的身上,主要臨牀特徵是經期時出現繼發性的疼痛。

另外,徐建國説,在常見疼痛中,偏頭痛的發生率最高。每年全世界90%的男性和95%的女性至少發生一次頭痛,但也是女性的比例更高。

中國女性最忽視自身疼痛

女性雖然更易遭受疼痛的襲擊,但女性疼痛問題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每個月的那幾天都疼得死去活來,沒什麼特別有效的辦法,只能忍着。不過疼了這麼多年,我也適應了,誰叫自己不是個男人呢。”劉小姐談起困擾自己十幾年的痛經,無奈中有着些許調侃。“肩膀疼了好幾年了。人老了,就是毛病多。我天天在家帶孫子,哪有工夫去醫院看,忍忍就過去了。”王大媽顯然覺得孫子比自己重要得多。

徐建國告訴記者,中國女性向來吃苦耐勞,再加上她們承擔着撫育兒女、操持家務的重任,注意力都在丈夫、老人和孩子身上,惟獨對自己的疼痛問題關注不夠。有痛忍着,疼得不行時才想到要採取措施。另外,由於男性較女性工作負荷更重,疼痛往往影響工作,反而更容易引起他們的重視,最終採取積極治療。

要把提高生活質量放在首位

徐建國強調,患者一定要認識到慢性疼痛治療的最終目的,即達到最大的治療效果和最小的副作用,以最終能擁有最好的生活質量。“其實,人在出現急性疼痛時,是最容易治癒的,經濟負擔也更小。但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就會小病變大病,或轉變為慢性疾病。”一般來説,慢性疼痛中,40%—50%可用藥物治療。“不過,選擇一種正確的藥物至關重要,需要一方面能有效緩解疼痛,一方面又沒有什麼副作用,這樣對患者最為有利。”

此外,隨着醫學技術的發展,理療、微波、超聲、鍼灸等非藥物治療方式也給病人帶去了福音,因此,遠離疼痛並非難題!

四個動作幫你止痛

疼痛並非與生俱來,如果平時能注意適度運動,就不容易陷入疼痛的困境。

頸椎疼,扭扭脖子

長期從事財會、寫作、編校、打字、文祕等職業的女性,伏案時間不要持續過久,每過二三十分鐘,做一些前傾、後仰動作,並左右旋轉1—2次。轉動時應輕柔、緩慢,以達到該方向的最大運動範圍為準。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勢,最好採用質地柔軟的元寶型枕頭,以維持頸椎棘突向前的生理弧度,枕頭的高度應為10釐米左右。

肌肉軟組織疼痛,多做伸展運動

比如,手臂伸展運動,可加強肩胛骨肌肉彈性。方法是,身體坐正,雙手十指交叉,手心朝外並向前伸直雙臂,頭低下,背部用力後拱,儘量讓雙手伸直,離身體愈遠愈好。後推手肘運動,可加強兩肩胛骨外側的肌肉彈性。方法是,坐正,先將右手抬起,肘部自然彎曲,以左手握住右手手肘,將手肘往左肩方向推,直到覺得右肩後方肌肉緊繃為止,維持姿勢5秒,接着再換對側進行,一共進行5次。伸展時只要覺得肌肉有些緊繃即可。

骨關節炎多走路

有研究表明,在中國,超過1/4的骨關節炎患者都有肥胖問題。如果肥胖者能在10年中將體重減少5公斤,可使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生率減少50%。對於需要減肥的關節炎患者來説,走路是較好的鍛鍊方式,至於爬山、下蹲等,對膝關節、髖關節利少弊多,則應慎重。值得提醒的是,無論做何種活動,一旦出現了痛感,應立即停止,並檢查是否活動不當。在運動時穿鬆軟、鞋底有彈性的鞋較好,儘量不要穿布鞋及高跟鞋。

肩周炎,用手做爬樓梯動作

堅持體育鍛煉是預防和治療肩周炎最有效的方法。可嘗試用手做爬樓梯的動作,一點點向上舉,高度逐日增加,使肩部肌肉逐漸得到鍛鍊。

英國流行聽音樂止痛

聽着悠揚的音樂,不僅能放鬆疲憊的身心,還能減緩困擾已久的疼痛,不能不説是一大快事!可這在英國人的眼中竟已是司空見慣的了。

音樂療法在英國歷史悠久。西方早在古希臘、羅馬時代就認識到音樂有治療功能,16世紀英國作家羅伯特·伯頓在其名著《憂鬱解剖學》裏便提到了音樂可以治療憂鬱症。而到了1999年,英國政府正式承認音樂療法是一種專門職業,並在很多所大學開設了音樂理療課程,治療功能也得到了患者認可,現已納入國家醫療保健體系。

而美國克里夫蘭醫院的研究人員在《高級護理雜誌》上發表的報告更為聽音樂可以緩解慢性疼痛提供了佐證,研究顯示,有慢性疼痛的人,能從每天聽一個小時的音樂中得到緩解。該研究指出,受慢性疼痛困擾的成人,在聽一週音樂後,對疼痛的敏感性大大降低、沮喪情緒減少,感到有活力多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豎琴止痛在英國很受歡迎。鑑於每個患者都是獨特個體,理療師通常即興演奏,如水波紋動的悠揚琴聲在患者和理療師之間建立起一種聯繫,後者鼓勵前者通過自己的聽覺、視覺、吟唱、伴舞甚至自己彈琴來發掘全新的音樂世界,創造自己的音樂語言,從而達到轉移注意力及控制情緒的目的,如此能夠大大減輕關節炎、風濕等病人的疼痛感和壓抑感。

吃對才能遠離疼痛

每當受到疼痛困擾時,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就是去吃些相應的止痛藥。可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吃同一種藥,療效也會有所不同。服藥期間是否吃對食物,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美國,很多營養師都會建議患者制訂相應的食譜作為疼痛治療的輔助途徑。

食物鎮痛原理很簡單,很多食物含有鎮痛成分,有時甚至就是止痛藥的有效成分。以辣椒為例:辣椒所含的辣椒素,可以很快消耗掉神經中一種與疼痛傳導密切相關的物質,從而達到很好的鎮痛效果。除了辣椒外,生薑也有很好的抗痛效果,尤其是對關節炎引起的疼痛很有效。而薄荷油能夠減輕消化道疼痛,咖啡對頭疼常有很好的療效,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如葡萄乾、杏、櫻桃、草莓、菠蘿等)都能增強對疼痛的抵抗力。

當然,有鎮痛的食物就有會使疼痛加劇的,首當其衝的是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它們對背部神經痛的加重尤其明顯。此外,過量攝入很多食物都會加重疼痛,比如味精中的穀氨酸鈉會加重偏頭痛,過多飲用啤酒紅酒等酒精飲料會產生大量尿酸而加重痛風。 作為家中廚房的主宰者,女性朋友不妨多偏愛些既可口又能遠離疼痛的佳餚,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