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併心臟病是嚴重的合併症 妊娠心臟病預防措施

妊娠合併心臟病是產科嚴重的合併症,是孕產婦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妊娠合併心臟病在我國孕、產婦死因中高居第2位,位居非直接產科死因的首位,我國發病率約為1%。下面跟隨本站了解一下吧!

妊娠合併心臟病是嚴重的合併症 妊娠心臟病預防措施

由於妊娠子宮增大,血容量增多,加重了心臟負擔,分娩時子宮及全身骨骼肌收縮使大量血液湧向心臟,產後循環血量的增加,均易使有病變的心臟發生心力衰竭。同時,由於長期慢性缺氧,致胎兒宮內發育不良和胎兒窘迫。目前在妊娠合併心臟病患者中,先天性心臟病佔35%~50%,位居第一,其餘依次為風濕性心臟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性心臟病、圍產期心肌病、貧血性心臟病及心肌炎等。

妊娠期心臟血管方面的變化

1、妊娠期

隨妊娠進展,胎盤循環建立,母體代謝增高,內分泌系統發生許多變化,母體對氧和循環血液的需求大大增加,在血容量、血流動力學等方面均發生一系列變化:

孕婦的總血容量較非妊娠期增加,一般自妊娠第6周開始,32~34周達高峯,較妊娠前增加30%~45%。此後維持在較高水平,產後2~6周逐漸恢復正常,血容量增加引起心排出量增加和心率加快。妊娠早期即有心排出量加,妊娠4~6個月時增加最多,平均較妊娠前增力30%~50%。心排出量受孕婦體位影響極大,約5%孕婦可因體位改變使心排出量減少出現不適,如“仰卧位低血壓綜合徵”。血容量一般包括血漿量及紅細胞量,妊娠期雖然紅細胞量不斷增加,至足月時增長18%以上,但血漿量卻增長50%左右,比紅細胞增加的量多,因此,紅細胞數及血紅蛋白的濃度均因稀釋而相對減少,形成“生理性貧血”。

妊娠中晚期需增加心率以適應血容量增多,分娩前l~2個月心率每分鐘平均約增加10次。血流限制性損害的心臟病,如二尖瓣狹窄及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可能會出現明顯症狀甚至發生心力衰竭。

妊娠晚期子宮增大、膈肌上升使心臟向左向上移位,心尖搏動向左移位2、5~3cm。由於心排出量增加和心率加快,心臟工作量增大,導致心肌輕度肥大。心尖第一心音和肺動脈瓣第二心音增強,並可有輕度收縮期雜音,這種妊娠期心臟生理性改變有時與器質性心臟病難以區別,增加了妊娠期心臟病診斷的難度。

妊娠合併心臟病是嚴重的合併症 妊娠心臟病預防措施 第2張

2、分娩期

分娩期為心臟負擔最重的時期,子宮收縮使孕婦動脈壓與子宮內壓間壓力差減小,且每次宮縮時有250~500ml液體被擠入體循環,因此,全身血容量增加;每次宮縮時心排血量約增加24%,同時有血壓增高、脈壓增寬及中心靜脈壓升高,第二產程時由於孕女屏氣,先天性心臟病孕婦有時可因肺循環壓力增加,使原來左向右分流轉為右向左分流而出現發紺。

胎兒胎盤娩出後,子宮突然縮小,胎盤循環停止,迴心量增加,另外,腹腔內壓驟減,大量血液向內臟灌注,造成血流動力學急劇變化,此時,患心臟病孕婦極易發生心力衰竭。

妊娠合併心臟病是嚴重的合併症 妊娠心臟病預防措施 第3張

3、產褥期

產後3日內仍是心臟負擔較重的時期。除子宮收縮使一部分血液進入體循環外,妊娠期組織間瀦留的液體也開始回到體循環,妊娠期出現的一系列心血管變化,在產褥期尚不能立即恢復到妊娠前狀態。心臟病孕婦此時仍應警惕心力衰竭的發生。

從妊娠、分娩及產縟期對心臟的影響看,妊娠32~34周後、分娩期(第一產程末、第二產程),產後3日內心臟負擔最重,是心臟病孕婦的危險時刻,極易發生心力衰竭。

加強圍生期監測和產前檢查,做到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早護理,積極治療原發病,最大限度改善心功能,減少心力衰竭誘發因素,是降低妊娠期心臟病併發心力衰竭發生率和孕產婦不良妊娠結局的關鍵。

妊娠合併心臟病是嚴重的合併症 妊娠心臟病預防措施 第4張

妊娠合併心臟病預防具體措施

1、減輕心臟負擔和提高心臟代償功能;限制體力活動,增加休息時間,保證足夠睡眠,保持情緒穩定。

2、左側卧位,以保持迴心血量的穩定,增加心搏出量。

3、合理營養和適當控制體重,進高蛋白、少脂肪、多維生素,低鹽飲食,防治水鈉儲留,以免加重心臟負擔。整個孕期體重增加不宜超過10KG。孕16周後,每日食鹽量不超過4~5g。

4、積極防治可導致心臟負荷加重、誘發心衰的各種疾病,如貧血、低蛋白血癥、上呼吸道感染、妊娠高血壓綜合徵、甲亢、心動過速等。

5、嚴重心臟病者妊娠晚期可適當預防性給予利尿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