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官能臣 為何會被乾隆皇帝如此對待?

喜歡看清宮戲的朋友都會知道乾隆朝有個官員叫劉墉,綽號叫劉羅鍋,其實人家劉墉不是羅鍋,只不過老了之後,八十多歲了,背駝了,嘉慶皇帝開了個玩笑,説他是劉駝子,從此以後,“劉羅鍋”的外號才開始傳開了。劉墉的出身不一般,是咱們老百姓高不可攀的高幹家庭。劉墉的父親叫劉統勛,字爾鈍,號延清,祖籍山東。劉統勛的爸爸,也就是劉墉的爺爺叫劉棨,是康熙朝的進士,後來去陝西羌州當知州,所以劉統勛出生在陝西。再往上追溯,劉統勛的爺爺、劉棨的爹也是進士出身,也是當官的。

他是清官能臣 為何會被乾隆皇帝如此對待?

根紅苗正的官二代,註定是要走仕途的。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劉統勛考中舉人;雍正二年,又高中進士,隨後成為翰林院庶吉士,散館任編修。雍正時代,劉統勛歷任南書房行走、上書房行走和詹事等職務。

劉統勛仕途的起飛是在乾隆上台之後,他從內閣學士幹起,後來幹過侍郎,當過刑、吏、禮、工四部尚書,兼管過兵部,還出任過漕運總督、陝甘總督,最後官至東閣大學士,還進了軍機處。劉統勛是劉氏家族在官場上的巔峯,而不是後來扯淡的劉羅鍋。劉統勛是個清廉、正派的官員,也是政績卓著的能臣。但是,就是這樣一個清廉幹練的官員,卻被乾隆搞了三次!

第一次,乾隆十七年二月,劉統勛奉命與和親王弘晝、尚書哈達哈一起去清查通州糧倉存米。劉統勛等人查驗時並無虧空。幾個月後,乾隆又派另外的人去查,結果説查出了虧空,還回奏説前面的清查官員肯定作弊了。乾隆沒有做任何調查,就下旨給了劉統勛一個“革職留任”的處分。

第二次,乾隆二十年,劉統勛在陝甘總督的任上,又是因為説甘肅省藩庫銀子短缺,乾隆懲治了甘肅一幫官員,其實這種虧空很多是制度性的虧空,,而並非真有官員貪贓。乾隆認為劉統勛有連帶責任,給了個降一級留任的處分。前兩次的處分,實質意義都不大,不過都是乾隆玩的心理戰而已。第三次,就有點來真的了。

乾隆二十年九月,準噶爾蒙古的阿睦爾撒納叛亂。乾隆命還幹着刑部尚書的劉統勛赴陝甘辦理軍需事務。這個時候的陝甘總督是宗室永常,他是朝廷大軍的西路定西將軍。戰事初期,清軍處於不利地位,前線主將班第、鄂榮安被圍困自殺。永常擔心防線崩潰,就致書劉統勛,要他以陝甘兵力支援西路。

劉統勛受到永常的影響,便上書朝廷,建議清軍撤退至哈密。乾隆並不知道前線主將自殺的事情,對於劉統勛這種畏葸退縮的建議自然是雷霆震怒。乾隆立即下旨,將劉統勛革職,並押送京城問罪,同時把劉統勛和永常的在京諸子全部打入大牢,其中就包括後來的劉羅鍋劉墉。

這一次,劉統勛被關了很久,差點丟了性命。幸好後來清軍在前線反敗為勝,乾隆顧念劉統勛一貫的功勞,把他放了出來,又任命為刑部尚書。劉統勛後來還幹過河道總督,主持治理黃河水利。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十六日,劉統勛死在上朝的路上,算是為了大清朝死而後已了。人死了,乾隆落下了帝王淚,説什麼天喪股肱之臣之類的話,劉統勛被諡為“文正”,這是朝廷給臣子的最高褒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