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寫詩太好而丟性命的古代名人 蕭觀音薛道衡

大遼皇后蕭觀音

因寫詩太好而丟性命的古代名人 蕭觀音薛道衡

蕭觀音(1040—1075),遼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父親蕭惠(遼興宗母親蕭耨斤的弟弟),遼代著名女詩人。相貌穎慧秀逸,嬌豔動人,個性內向纖柔,很有才華,常常自制歌詞,精通詩詞、音律,善於談論。她彈得一手好琵琶,稱為當時第一。蕭觀音的這種才華與遼國的風俗習慣便格格不入,再加上她個性內向纖柔,對於馳馬射箭,動輒鮮血淋漓的場面無法適應,便註定了她的人生悲劇。契丹人都保持着尚武的習俗 ,喜歡打獵,遼道宗時常騎着號稱“飛電”的寶馬,瞬息萬里,出入深山幽谷,這天蕭觀音陪着丈夫出獵,豪氣勃發,漫聲吟道:威風萬里壓南邦,東去能翻鴨綠江;靈怪大千俱破膽,那教猛虎不投降。借打獵為題,表現出雄心萬里,威震四方,遼道宗大為高興,當即把那個地方命名為伏虎林。蕭觀音對遼道宗不顧死活的狩獵活動十分擔擾,常常諫勸遼道宗停止田獵活動,遼道宗正是樂此不疲,那裏聽得進婦道人家的嘮嘮叨叨,為了眼不見心不煩,漸漸疏遠了蕭觀音,蕭觀音從此深宮孤寂。在百無聊賴中,她希望以一曲《迴心院詞》打動丈夫的心。

《迴心院詞》

第一首寫蕭觀音督促宮人打掃宮殿:掃深殿,閉久金鋪暗;遊絲絡網空作堆,積歲青苔厚階面。掃深殿,待君宴。

第二首寫擦拭象牙牀:拂象牀,憑夢借高塘;敲壞半邊知妾卧,恰當天處少輝光。拂象牀,待君王。

第三首寫更換香枕:換香枕,一半無雲錦;為使秋來輾轉多,更有雙雙淚痕滲。換香枕,待君寢。

第四首寫鋪陳錦被:鋪繡被,羞殺鴛鴦對;猶憶當時叫合歡,而今獨覆相思魂。鋪翠被,待君睡。

第五首寫張掛繡帳:裝鄉帳,金鈎未敢上;解除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見愁模樣。裝繡帳,待君眠。

第六首寫整理牀褥疊錦茵,重重空自陳;只願身當白玉體,不願伊當薄命人。疊錦被,待君臨。

第七首寫弛張瑤席:展瑤席,花笑三韓碧;笑妾新鋪玉一牀,從來婦歡不終夕。展瑤席,待君息。

第八首寫剔亮銀燈:剔銀燈,須知一樣明;偏使君王生彩暈,對妾故作青熒熒。剔銀燈,待君行。

第九首寫點燃香爐:爇薰爐,能將孤悶蘇;若道妾身多穢賤,自沾御香香徹膚。爇薰爐,待君娛。

第十首寫彈奏鳴箏:張鳴箏,恰恰語嬌鶯;一從彈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風雨聲。張鳴箏,待君聽。

《迴心院詞》情致纏綿,蕭觀音叫宮廷樂師趙惟一譜上音樂。趙惟一殫精慮智,把《迴心院詞》發揮得淋漓盡致。一支玉笛,一曲琵琶,蕭觀音與趙惟一絲竹相合,每每使聽的人怦然心動,後宮盛傳她兩人情投意合,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又利用那紛紛謠琢,惡意中傷,有意陷害蕭觀音。遼道宗醋勁大發,勃然大怒。認定蕭觀音與伶官趙惟一私通,敕令蕭觀音自盡,趙惟一凌遲處死。蕭觀音請求再見道宗一面競不獲準,她對道宗的一片思念落得個三十六歲自盡而死。

隋朝大夫薛道衡

薛道衡(540-609年),字玄卿,隋前期有名的詩人,被推為隋代最偉大的作家。其祖父薛聰,父孝皆好文學。道衡六歲而孤,專精好學,十三歲能講《左傳》,見鄭國子產相國有功,遂作《國僑傳》,其文詞精彩,人人稱讚之,其後才名顯露。隋文帝楊堅滅周後,道衡被授內史侍郎,加上儀同三司。薛道衡從少時就是一個用心於文章字句之間的人,他喜歡在沉靜中構思,史稱:“道衡每至構文,必隱坐空齋,踢壁而卧,聞户外有人便怒,其沉思如此。”尤其長於詩作,比如他的《出塞詩》一首:“絕漠三秋幕,窮陰萬里生。寒夜哀笛曲,霜天斷鴻聲。”詩中有一種邊地的悲論情調,而又瀰漫着一股粗獷壯大之氣,體現了北朝文風的特點。同時,薛道衡因多次出使江南陳朝,受南方文風的影響也較深,比如他的《昔昔鹽》一詩,辭采絢麗,對仗工整,描寫鋪排,極為細膩,其中“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一句,為千古吟誦的名句。當時,薛道衡的詩名就極著,《隋書》講:“江東雅好篇什,陳主猶愛雕蟲,道衡每有所作,南人無不吟誦焉”。文風極盛的南方都很推崇道衡的詩作,可見其成就之高。但遺憾的是,這樣一位風流才子,卻生活在隋煬帝的統治之下。

隋煬帝荒淫無度,同時是個極其自負的人,他曾對別人説,“別人總以為我是承接先帝而得帝位,其實論文才,帝位也該屬我。”他的內心如此狹隘,怎麼能容得下薛道衡呢?難怪他在殺了薛道衡後還説:“看你還能再作出‘空梁落燕泥’否!”

事隔不久,隋煬帝又寫了一首《燕歌行》,命大臣做和。大家都學乖了,才子王胄偏不信邪,一句“庭草無人隨意綠”,把隋煬帝的臉都氣綠了。沒過多久,王胄也“因故”上了斷頭台。

大唐才子劉希夷

劉希夷 (約651年-約680年),唐朝詩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漢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有兩句詩,大家都很熟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是唐朝詩人劉希夷《代悲白頭翁》詩中的詩句。沒想到,劉希夷為了這兩句詩,竟賠上了自己的生命。

《代悲白頭翁》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行逢落花長歎息。

今年落花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台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卧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峨嵋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

劉希夷25歲中進士,但沒有做官就被人害死了,死時還不到30歲。他為什麼被人害死呢?是誰害死他呢?據資料記載,兇手就是劉希夷的舅舅宋之問。宋之問也是初唐詩人,唐高宗上元二年中進士,官至考功員外郎,唐中宗時選為修文館學士。但宋之問人品卑劣,醜行不少,為世人所不齒。對於劉希夷的被害,宋代王讜在《唐語林》卷五中有記載。他説,劉希夷寫罷此詩以後,還未對外示人,就被宋之問看到了。宋之問對“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兩句十分欣賞,要求劉希夷將這兩句詩送給他,作為他的作品,理所當然地被劉希夷拒絕了,致使宋之問“大怒”,遂“以土囊壓殺之。”(土囊,即裝土的布袋。)為了兩句詩,宋之問竟對外甥下此毒手,表現了一個盜名竊譽、巧取豪奪者的醜惡嘴臉,其歹毒和兇殘是常人難以想象的。當然,殺人者也沒有好下場。唐睿宗即位後,由於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鬥爭,宋之問被流放欽州(今廣西欽州、靈山一帶),後又賜死於桂州(今廣西桂林地區),時年5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