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揭祕 諸葛亮為什麼會如此仇恨曹操

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還在隆中躬耕期間,諸葛亮“好為《梁父吟》”,《三國演義》也這麼寫了。至於為什麼,1800多年來,人們一直在輾轉傳抄,並未作任何解釋。為了深究其原因,須得仔細察看《梁父吟》。

三國揭祕 諸葛亮為什麼會如此仇恨曹操

下面是《梁父吟》歌詞原文:

步出齊東門,遙望蕩陰裏;

裏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

問是誰家冢?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

歌詞説的是,春秋時候齊景公在位當國,田開疆率師征服徐國,有拓疆開邊強齊之功;古冶子有斬黿救主之功;由田開疆推薦的公孫接有打虎救主之功。三人結為兄弟,自號為“齊國三傑”。齊景公為獎其功勞,嘉賜“五乘之賓”的榮譽。

一天,魯齊結好,齊景公宴請魯昭公。酒至半酣,晏子奏請開園取金桃為兩國結盟祝賀。齊景公准奏,晏子引園吏親自監摘。摘得六個金桃,“其大如碗,其赤如炭,香氣撲鼻”。依禮,齊魯二國君各享一個,齊魯二國相各享一個。盤中尚剩兩個,晏子奏請賞給臣下功高勞重之人,以彰顯其賢能。齊景公讓諸臣自我薦功,由晏子評功賜桃。

公孫接和古冶子各自敍説救主之功。二人一自薦,晏子就高度肯定,即刻將兩桃賜給他們。接着,田開疆以開疆拓邊之功自薦。晏子評定田開疆功勞最大,但桃已賜完,表示只能等到來年桃熟,再行獎賞。齊景公説他自薦過遲,已沒有桃子來表彰其大功,只能深表遺憾。田開疆以沒有得金桃為恥辱,氣憤中揮劍自殺。古冶子和公孫接相繼因功小食桃而感到慚愧,也自殺身亡,晏嬰用兩個桃子除掉了三人。晏嬰當然是蓄意的,之所以要這樣做,是考慮到這三人有曠世勇力,但又狂驕桀驁,缺乏自制,屬於自我規定性不足的狂士。一旦作惡,無人能加以制約,這才設下借桃殺人的計策,為國家提前除害。這與諸葛亮説劉封剛猛,劉備身後無人能制,所以勸劉備提前將其殺掉是一個道理。

仔細分析,《梁父吟》同事實有太大區別,歌詞更粗製濫造。

田開疆等是赳赳武夫,談不上“文能絕地紀”,他們的才能與治國之道一絲不沾;也沒有被讒言誣陷的經歷,而是受到國君與相國的特別器重;無人殺他們,他們是自殺;更重要的是,自古以來,專制統治者和文化人,都對晏嬰給予高度的肯定,並沒有異詞。齊國人做這首歌的原意已不清楚。在專制社會,為着鞏固權力殺人者比比皆是,諸葛亮何以特別激憤這一案?受傳統文化薰陶、有識有見的諸葛亮,如果沒有特殊原因,不會有不同認識,不會“好為《梁父吟》”!要揭示其“好為《梁父吟》”的背後原因,不得不提到其叔父諸葛玄豫章太守的職任。

諸葛玄被殺時,諸葛亮只有十五歲,又身居僻遠的南昌,無法窺視高層政治鬥爭的黑幕,不可能知道叔父的職任屬於僭越,更對叔父懷着崇高的敬意。

叔父的被殺對他的刺激太大,血案與田開疆等有三點相似之處:一是豫章太守只有一職,在不知就裏的諸葛亮眼裏,被任命的卻是兩人,先是叔父諸葛玄,繼而又改派朱皓——與二桃三士類似;二是當時的東漢王朝,其實是曹操左右着政權,豫章太守的任命權操縱在曹操手中;分配金桃掌握在晏嬰手中——曹操與晏嬰類似,晏嬰二桃殺三士,曹操挑起兩位豫章太守的搏鬥廝殺,是殺死叔父的真兇謀主;三是《梁父吟》認為,田開疆三人是“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的人物,在諸葛亮眼中,叔父諸葛玄更是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的全才——才能堪比。

叔父被殺像夢魘一樣壓在諸葛亮心頭揮之不去,激憤中,借《梁父吟》宣泄胸中塊壘就成為必然。要沒有這一原因,以諸葛亮的才智教養,不會“好為《梁父吟》”的。從這裏,人們似乎能看到諸葛亮一生將曹魏視為仇敵的一部分原因。

田開疆等是赳赳武夫,談不上“文能絕地紀”,他們的才能與治國之道一絲不沾;也沒有被讒言誣陷的經歷,而是受到國君與相國的特別器重;無人殺他們,他們是自殺;更重要的是,自古以來,專制統治者和文化人,都對晏嬰給予高度的肯定,並沒有異詞。齊國人做這首歌的原意已不清楚。在專制社會,為着鞏固權力殺人者比比皆是,諸葛亮何以特別激憤這一案?受傳統文化薰陶、有識有見的諸葛亮,如果沒有特殊原因,不會有不同認識,不會“好為《梁父吟》”!要揭示其“好為《梁父吟》”的背後原因,不得不提到其叔父諸葛玄豫章太守的職任。

諸葛玄被殺時,諸葛亮只有十五歲,又身居僻遠的南昌,無法窺視高層政治鬥爭的黑幕,不可能知道叔父的職任屬於僭越,更對叔父懷着崇高的敬意。

叔父的被殺對他的刺激太大,血案與田開疆等有三點相似之處:一是豫章太守只有一職,在不知就裏的諸葛亮眼裏,被任命的卻是兩人,先是叔父諸葛玄,繼而又改派朱皓——與二桃三士類似;二是當時的東漢王朝,其實是曹操左右着政權,豫章太守的任命權操縱在曹操手中;分配金桃掌握在晏嬰手中——曹操與晏嬰類似,晏嬰二桃殺三士,曹操挑起兩位豫章太守的搏鬥廝殺,是殺死叔父的真兇謀主;三是《梁父吟》認為,田開疆三人是“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的人物,在諸葛亮眼中,叔父諸葛玄更是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的全才——才能堪比。

叔父被殺像夢魘一樣壓在諸葛亮心頭揮之不去,激憤中,借《梁父吟》宣泄胸中塊壘就成為必然。要沒有這一原因,以諸葛亮的才智教養,不會“好為《梁父吟》”的。從這裏,人們似乎能看到諸葛亮一生將曹魏視為仇敵的一部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