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帶刀護衞”是什麼官?御前侍衞何時出現的

御前帶刀護衞(侍衞)是我們在影視劇和小説中常見的官職,比如著名的展昭展護衞就是經包拯舉薦,被皇上御封為御前四品帶刀護衞,封號“御貓”。

“御前帶刀護衞”是什麼官?御前侍衞何時出現的

影視劇和小説中御前帶刀護衞的官職品階不高,但威風八面,哪哪都有他,往往都是帥到爆表的人物。這一稱呼的出現頻率在影視劇和小説中是很高的。可在宋朝根本就沒有什麼御前帶刀護衞的官職。從展昭的官職來看,他應該屬於御前侍衞。

那宋朝管御前侍衞叫什麼呢?宋朝叫侍衞親軍,設有馬軍都指揮使正五品,馬軍副都指揮使正五品,馬軍都虞侯從五品,步軍都指揮使正五品,步軍副都指揮使正五品,步軍都虞侯從五品,另設諸軍指揮使。

到了清朝,正式出現了御前侍衞這一官職。

努爾哈赤建起了侍衞制度,隨着清王朝皇權的不斷集中、鞏固和發展,作為帝王近臣的侍衞隊伍也在不斷髮展壯大,同時越來越詳盡的侍衞制度建立起來。皇帝侍衞的待遇很高,地位也非常尊貴。

到了康熙朝,康熙特設御前大臣、御前侍衞、乾清門侍衞職務,沒有固定的員額和等級限制,由皇帝親自選授。這些人大多數由滿洲、蒙古王公勛戚子弟、宗室子弟及主皇帝所賞識的侍衞中優者。御前侍衞、乾清門侍衞不歸領侍衞內大臣管轄,均歸御前大臣管理。御前大臣均由勛臣和軍機大臣充任。自乾隆朝任命蒙古科爾沁貝子札爾豐阿兼任後,經常由滿蒙古親貴王公兼任。此外,還設有“御前行走”、“乾清門行走”的職務,也屬於侍衞制度中的一部分。

侍衞處曾改稱“領侍衞府”,負責統領侍衞、親軍。其管理人員有: 領侍衞內大臣--正一品,六人,上三旗中每旗各二人擔任。其職責是挑選侍衞、親軍,訓練弓馬騎射等技藝,侍衞的考核升降,日常的宿衞值班,朝會、御門聽焉得地列侍,皇帝出巡時隨扈守衞等等。領侍衞內大臣均由皇帝直接欽選,通常由內大臣、散秩大臣及滿洲都統、大學士、尚書、將軍中選授。

隸屬於侍衞處的侍衞品級及編制為:

一等侍衞:也稱“頭等侍衞”,正三品,60人;

二等侍衞:正四品,150人;

三等侍衞:正五品,270人;

藍翎侍衞:正六品,90人。

此外還有隨旗行走的宗室侍衞編制:

一等侍衞9人,二等侍衞18人,三等侍衞66人。後來增加了從五品的四等侍衞一職,這一職務僅僅作為宗室侍衞中三等侍衞被降職的一個等級。

這御前侍衞雖然品階不高,但因為靠近皇帝,升遷容易,由侍衞出身而官至卿相的,非常多。比如明珠、索額圖、索尼、隆科多、和珅等等。

史上真正的御前侍衞與影視劇和小説中描述的差不多,都是威風八面的,只是到了清朝才正式出現這一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