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載灃為什麼不自己篡位當皇帝

載灃為什麼不自己篡位當皇帝

大清的載灃為什麼不自己篡位當皇帝

愛新覺羅·載灃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人物,傳統的觀點認為正是載灃在1908至1911年間擔任使網站一職時的軟弱無能和優柔寡斷才倒追了清政府這麼快就滅亡了。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載灃又是一個非常理性和富有遠見的人物,他從攝政王的位子上退下來之後,安心在醇親王府國自己安定的生活,沒有幻想過任何復辟清朝的方法,他平靜而淡然地接受了這一切,從這裏可以看出載灃是一個具有深遠的眼光和清醒的頭腦的人。

現在有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載灃是當時的攝政王,而且當朝皇帝是自己的長子溥儀,當時權傾天下的慈禧太后也已離世,他為什麼沒有篡位做皇帝呢?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來看,首先是繼承皇位的法統問題。按照自古傳下來的規矩,皇帝的繼位應當是從他的兒子中選擇的,一般是嫡長子。在光緒還沒有去世而只是生病的時候,他因為沒有後代,為了使皇位能夠順利繼承下去,慈禧太后選擇了載灃的長子溥儀過繼給同治當兒子,同時也過繼給光緒當兒子,就是所謂的“一人祧兩房”。因此從宗法上來講,溥儀已經不是他的兒子了,溥儀繼承皇位才是正統,載灃沒有任何資格能夠繼承皇位。

從另一方面來看,當時的載灃已經是監國攝政王了,職責是代替只有三歲的溥儀處理政事,可以説雖然沒有皇帝之名,當時皇帝的實際權力是掌握在他的手裏的,既然權力已經握在手裏了,有沒有皇帝這個名號也沒什麼區別了。

綜合來看,載灃無論是從法統角度還是實際情況角度都沒有篡位的原因和理由,而且他本身對權力也並不迷戀,這從他後來辭去攝政王之位,安心隱居在醇親王府不問政事可以看出來。因此載灃既不想也不可能去篡奪皇位。

載灃的兒子有怎樣的結局

愛新覺羅·載灃,子伯涵,號靜雲,晚年又自號為“書癖”,改名為載靜雲。他是清朝道光皇帝的孫子,父親是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同時也是光緒皇帝同父異母的弟弟。他曾經在1908至1911年間擔任過監國攝政王的職位,是清政府最後三年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他的一生雖然沒有做出過什麼重大的功績,但他能順應歷史的潮流,不貪戀權力,於1911年辭任攝政王,從此不問政事,安心生活,直至1951年安然離世。

載灃一共有四個兒子,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他的大長子也就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宣統帝溥儀。他字耀之,號浩然,先後三次登上皇帝之位。第一次是在1909年,當時還只有三歲的溥儀,被慈禧強迫立為皇帝,由他的父親醇親王擔任監國攝政王,替溥儀處理政事。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迫於全國山下巨大的反帝浪潮,溥儀不得不退位。此後又在”張勛復辟“的鬧劇中當了十二天的皇帝。一直到1931年,日本侵略者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在東北三省建立了“偽滿洲國”,日本侵略者邀請他做偽滿洲國的皇帝,年號是康德,因此又被稱為康德皇帝。在這個位子上溥儀一共做了十一年的傀儡皇帝,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此後的他被蘇聯軍隊俘虜帶回蘇聯,在1950年被押解回國,接受學習和改造。後來因為毛主席的特赦令而成為全國政協委員。直到1967年因腎癌病逝,享年61歲。

載灃的其他三個兒子次子愛新覺羅·溥傑生於1907年,主要成就在書法方面,曾經擔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和全國人大名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要作品有《溥傑詩詞選》、《溥傑自傳》;三子愛新覺羅·溥倛只活了三年便匆匆離世;四子愛新覺羅·溥任,又名金友之,曾經創辦北京競業國小,擔任過北京市第七、八、九屆政協委員。晚年發表了《清季王府於飲食醫療偏見》等研究清朝晚期的文章,於2015年去世,享年九十六歲。

總得來説,載灃的四個兒子中,一個是末代皇帝,一個是書法家,一個早年夭折,一個是教育工作者,除了早早離世的三子之外,其他三個也算是有一個不錯的結局。

汪精衞刺殺載灃是怎麼回事

在中國近代史上,提起“汪精衞”這個名字,人們想到的最多的應該是他投敵賣國,背叛革命淪為應該徹頭徹尾的漢奸,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汪精衞青年時期,他對祖國是滿懷熱情和希望的,為此他也曾加入過由孫中山創立的同盟會。他還策劃過一樁震驚一時的暗殺計劃,暗殺的對象是當時中國實際上的統治者,末代皇帝溥儀的父親監國攝政王愛新覺羅·載灃1905年,汪精衞加入同盟會,希望以革命的力量改變中國積貧積弱的命運。他主張徹底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建立一個民主、自由的新國家。但是四年的時間過去了,革命黨人雖然組織了多次旨在推翻清政府的起義活動,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最終都失敗了。汪精衞不能接受失敗的結果,他便決定通過暗殺清政府的重要成員來顯示革命黨人的力量和決心,從他“化自己為灰燼來煮成革命之飯”這句話中可以看出當時他的意志之堅定。

他的這種為革命獻出一切的精神還吸引了後來他的妻子陳壁君對他的愛慕,陳當時便決定與他一起施行暗殺計劃。汪精衞和陳璧君等四人經過商議之後,把目標鎖定為監國攝政王載灃。他們通過各種途徑瞭解了載灃的出行或習慣之後,他們決定在載灃經常走過的甘水橋用炸彈暗殺他。為了確保暗殺成功,汪精衞特地找人做了一個一尺高的大鐵罐,裏面裝滿了炸藥。值得注意的是當時並沒有遙控引爆技術,就是説如果炸藥爆照,那麼作為引爆者的汪精衞也是必死無疑的。

但是因為他們在埋炸藥時誤把路人當成了警察,急忙逃離,導致了計劃的失敗。後來當他準備再次埋伏炸藥時很快被抓獲,但是汪精衞即使在警察面前也是從容不懼,甚至還對他們宣傳革命思想。可見當時他受革命思想影響之深。

如果汪精衞的暗殺計劃成功,或許中國歷史就會改寫了,他後來可能也不會去當漢奸。但是歷史就是歷史,是永遠無法假設和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