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武的後代都是誰

孫武,很多人都知道他寫有非常著名的《孫子兵法》,但是很多人對他的事蹟並不清楚。孫武有着統領三萬軍隊卻能立於不敗之地的神話。

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武的後代都是誰

被後世尊稱為孫武子,地位可以和孔子和老子並稱。他本是齊國人,後來在摯友伍子胥的推薦下,帶着當時已經有所成的孫子兵法覲見吳王,並且受到了吳王的賞識,吳王經常就軍事上甚至政治上的問題和孫武探討,而孫武也能給出讓吳王比較滿意的答案。後來,孫武為吳國戎馬三十年,取得了輝煌的戰績,特別是在兼併戰爭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在孫武晚年的時候,伍子胥被吳王所殺,孫武看到了權臣的下場,於是他告老還鄉,將兵權盡數交出,一心編著他的兵法。之後不久便也辭世了。孫武的一生很傳奇,他在三十年戎馬中,少有敗績,但是卻受到了政治上的迫害,中間有一段時間被流放,生活窮困潦倒,被重新啟用後,他的戰績越來越輝煌,甚至達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這也是為什麼他在伍子胥死後急流勇退,隱居在小村落中,專心編著《孫子兵法》。

他留下的《孫子兵法》一書不僅在中國,甚至在世界軍事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兵法裏面的瑰寶,裏面的戰術不僅是在打仗上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甚至在政治上,外交上都能起到超乎想象的作用,所以孫子兵法不僅是一本古書,它在現在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覷的。

孫武是哪國人

孫武是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人,據相關史料記載,陳國公子陳完是孫武的先祖,陳書即陳完曾孫陳無宇的兒子,因為討伐莒國建了功,被齊景公賜姓為孫,即改名為孫書,齊景公並將孫書封為樂安的食邑,是媯姓孫氏的始祖。

孫書正是孫武的爺爺,孫武的父親是孫書的兒子孫憑。孫武后來因為躲避齊國國內發生的陳、鮑、高、國四族之亂而出奔到了吳國,後來孫武得到了吳王闔閭的賞識重用,用自己在軍事上的謀略才能幫助吳王闔閭完成兼併戰爭,為吳國的強盛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到晚年,孫武急流勇退,退隱鄉間,在伍子胥死後不久便謝世了,他一直都沒有離開過吳國。

對於孫武到底是哪裏人,史學界至今還存在一定的爭議,因為其對孫武故里的定義出現了“祖居地”與“出生地”的不同説法。認為孫武是樂安人的一方是以“祖居地”為其故里的,根據的是孫武的祖父孫書被齊景公封為樂安的食邑,一直都生活在樂安,從而認定孫武是樂安人。認為孫武不是樂安人的一方則是以“出生地”為其故里的,認為從出生到後來居住的地方應該作為其故里,而不應該是先祖在哪裏,就定義他的故里在哪裏。根據相關史書記載,孫武的祖父還沒有被封為樂安的食邑時,孫武已經出生了,從而證明孫武的故里不可能是樂安,因此出現了廣饒説、惠民説、博興説、臨淄説並存。

孫武的故事

孫武,字長卿,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樂安人,被後人稱為孫子。是我國早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

孫武生活的齊國內亂不止,等他去了吳國認識了伍子胥,成為好友,當時吳國的局勢也是動盪不安,兩人便隱居起來,待機而發。公元前515年,伍子胥在吳王闔閭身邊得到重用,吳國漸漸繁榮起來。在伍子胥的推薦下,孫武開始幫助吳王攻打楚國,讓楚國幾乎滅亡。

孫武個性嚴謹認真,闔閭曾經下令讓他訓練一支女子軍隊,後來因為宮女們並不聽令,斬殺了吳王闔閭的兩位寵妃,這也體現了他對軍隊管理的嚴肅嚴厲,不懼強權。

但吳王稱霸後,日漸疏於朝政,沉迷酒色,貪圖享樂,並將直言進諫的伍子胥殺死,孫武兔死狐悲,於是退隱朝堂,專心修訂《孫子兵法》。最終因為憂國憂民,長期的鬱郁不得志而病逝。葬於吳都郊外。

《孫子兵法》一書,總共大概有五千多個字,其中最為主要的是兵法十三篇。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兵書。他內容非常強大,論述也非常精深,後人幾乎沒有可以和他相比較的。

它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的瑰寶,同時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後人奉為兵學經典,在中國乃至世界的軍事史上都佔據着重要地位,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在政治、經濟、文化、生產等各個領域廣泛的應用。

孫武墓

據史料記載,孫武墓位於現如今江蘇蘇州的相城區元和鎮境內。但對於孫武到底葬在了哪裏,一直都是個有爭議的話題。

蘇州算是孫武的第二故鄉,也是孫武功成名就的地方,相城區更是孫武急流勇退後歸隱終老的地方,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兵聖”,希望孫武能有個安息之地,遂建造了孫武墓園。後來孫武墓園便成為了許多研究孫武的學者和追崇者祭奠、瞻仰孫武的聖地,也成為了孫子研究者們的一個重要基地,因此孫武墓園也成為了相城區的一個歷史文化旅遊景點。但如今的孫武墓卻已經變成了一座荒無人煙的孤島,園中通往外圍的路已經被切斷了,而通往園內小路兩旁的樹松柏樹都已經被橫七豎八的推倒了,整條小路再也沒有了以往的幽靜,更多的是塵土飛揚的嘈雜與荒蕪,整個墓園孤零零的聳立着的只有墓碑,唯一能夠陪伴墓碑的就只剩下墓碑周遭少許的植被了,墓碑與被保留的植被形成了一個孤島,掛滿滄桑淒涼。

由於孫武墓園是一個紀念性的建築,不屬於文化保護的範圍,隨着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一些房地產開發商便打起了孫武墓的主意,他們打算在這位兵聖的紀念墓碑上建起他們充滿商業利益的現代化高層建築,透過刻着“孫武墓園”四個大字的石門,都可以清楚的看見起重機在工作。後來,據孫武研究協會的原會長透露,孫武墓只是打算西遷之後再進行投資建造,並不會消失,根據歷史記載,孫武墓的總方向和總方位不會作變更。

孫武后代

孫武有三個兒子,三個兒子中,只有他的二兒子孫明的後輩中出了一個赫赫有名的將軍,孫臏。其他人幾乎算是默默無聞,在史料上沒有具體的記載。

孫臏,是兵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戰國初期著名的軍事家,曾與戰國時期魏國名將龐涓同拜師在縱橫家鬼谷子的門下,龐涓因嫉妒孫臏的才能,在孫臏到了魏國夠,構陷孫臏,是其受到了臏刑和黥刑,剔除了孫臏的膝蓋骨,孫臏因此得名,關於他本來的名字史料上並沒有記載。孫臏沒有因失去膝蓋骨,身體殘疾自暴自棄,而是尋找時機逃離。

齊國使者出使魏國時,孫臏祕密回見了這位齊國使者,並用自己的言辭打動了齊國使者,齊國使者遂偷偷用車將他帶回了齊國。到了齊國之後,孫臏得到了田忌的賞識,成為了田忌門下的門客,在田忌與齊威王和諸公子的賽馬中運用“策對論”,使得田忌贏得了齊威王的千金賭注,孫臏也因此名聲大噪。隨後田忌向齊威王推薦了孫臏,孫臏成為了齊威王的兵法教師。孫臏利用自己的軍事謀略通過桂陵、馬陵兩戰,擊敗龐涓,使得當時的霸主魏國元氣大傷,將齊國送上了東方霸主的位子。

在齊宣王即位後,孫臏回到齊國,辭官隱退,開始著書教學,整理出《孫臏兵法十六篇》傳世。《孫臏兵法》體現了孫臏的主要軍事思想,也成為了後世重要的軍事理論書籍,後世對於其的評價也是極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