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戈登對清末歷史影響 據説大過一支軍隊

説起近代中國人民可歌可泣的反侵略故事,上世紀各類青少年愛國主義讀物裏,總會反覆宣傳一樁光輝事蹟:太平軍大戰洋槍隊。

英國人戈登對清末歷史影響 據説大過一支軍隊

這件事的精彩跌宕,常令少年心馳神往:當清政府走狗的外國洋槍隊,在江南大地被勇猛善戰的太平軍戰士們揍得哭爹喊媽。相關英雄事蹟,衍生出一票影視劇和小人書,激動人心好多年。

若較真歷史,那些熱血故事裏確有真實:比如洋槍隊,這羣清政府高價拉起的僱傭軍,由流竄上海的美國流氓華爾組建,早期全是各國亡命徒,專業鎮壓太平天國,這些洋土匪的累累血債,在江南大地代代相傳,今天當地鄉村裏一些老人説起,還常氣的能把牙齒咬碎。

但這羣招恨的傢伙,另一大特點卻極少説:能打。洋槍隊的早期班底,都是外國跑來的老兵油子,第一任指揮官華爾,更是個無師自通的野路子。人數雖只有數百,卻是一支恐怖特種部隊。

但吃了幾次虧後,太平軍火速更新裝備戰術,又有忠王李秀成親自坐鎮,很快完美逆襲。從松江到青浦,連續重拳猛砸,把這羣洋土匪打成渣灰。指揮官華爾也給打成重傷,要不是跑的快,鐵定做俘虜沒商量。

而後的故事,便進入了太平軍暴虐洋槍隊的節奏。饒是清政府挖空心思,吸取大批中國兵入伍,並自封為“常勝軍”,套教科書的説法,變成一支中外反動勢力結合的武裝。可1862年青浦大戰,又被太平軍猛掃,上千“常勝軍”被滅,連清朝大臣曾國藩都忍不住吐槽:你們怕太平軍,看來跟我沒倆樣。

被猛揍又遭吐槽的洋槍隊創建者華爾,也壓力山大。乾脆帶兵離開上海,去打浙江的太平軍找回面子。誰知徹底找了死,慈溪一戰被太平軍狙殺,以相關文獻資料的常用説法,就是“結束了惡貫滿盈的一生”。

通常愛國主義讀物裏説到這,後面的事就一筆帶過。“洋槍隊”的下場如何了?華爾死了,洋槍隊就此就徹底滅了?當然不是。

真實的歷史是,野路子的華爾喪命後,一個正路子的英國軍官,接管了這羣殘兵敗將。而後竟戰鬥能力迅速上漲到最高水平。更在老對頭太平天國衰落的時刻,補上最兇殘的一刀。

也許他自己也想不到,踩到洋槍隊尾巴的他,對而後清末歷史的影響,竟遠比一支軍隊大得多。就連他臨別之時,對中國官員的一句贈言,竟也成為一代洋務運動倡導者們,始終堅信不疑的信條。

這個神奇的英國人,便是戈登。

比起“常勝軍”的創建者,那位生前作惡多端,死後連墳都被二戰時日本兵扒了當柴燒的美國流氓華爾。戈登低調得多。

戈登, 全名Charles George Gordon,1833年出生於倫敦一個將軍家庭,十六歲開始,就進入皇家軍事學院學習,學業成績優良,很得教官同學喜歡,被讚譽最多的,就是正直倔強。

而就實戰來説,戈登參加了19世紀中葉歐洲最慘烈血戰——克里米亞戰爭,還在戰後做了工兵學校的老師。套俗話説,這人當過兵,站過崗,上過光榮榜。絕對大有前途。

但他絕非善男信女。相反是個擴張思想狂熱的殖民者。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戈登興沖沖奔了天津,做了英法聯軍中的一位志願者。從佔領大沽口開始,一直浴血奮戰,還沒去鎮壓太平天國,雙手就沾滿了中國人的血。

而跟同袍比起來,戈登還是很認真的,寫戰地日記都格外認真。日記裏不但炫耀了自己每次殺了多少人,還詳細記錄了那場文明大浩劫: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每當有英法專家給昔日侵略洗地時,戈登的日記,必然第一時間被中國學者鈎出來,專用給洋專家打臉好多年。這番認真,也算是戈登給中國的一個意外貢獻。

華爾喪命的時候,第二次鴉片戰爭也早打完,滅太平天國才是真。這樣的關鍵時刻,戈登受英國將軍斯特維利的命令,接管了常勝軍。他接下來對清政府的貢獻,更堪稱雪中送炭:殘暴如魔鬼的訓練。

説起這條,就得説一個老問題:常勝軍為什麼總打敗仗?常勝軍軍官主要是洋人,士兵卻主要是中國人,平日不是打就是罵,軍官看士兵是東亞病夫,士兵看軍官是蠻夷禽獸,打起仗更誰也不顧誰。所以經常一不順,士兵就猛跑,把軍官扔下耍單。真流氓假仗義的道理,在常勝軍的戰鬥力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戈登很快發現了其中的問題:要讓這支特殊的軍隊,形成良好化學反應,就得加催化劑。最大的一個劑量,就是訓練。

於是常勝軍將士的苦日子開始了:戈登完全移植了英國軍隊的管理制度,從隊列軍操到實戰打靶,樣樣都拼命狠抓。所有的考核標準,都跟英軍接軌。這事辦下去,連老上級斯特維利都以為瘋了:一二次鴉片戰爭,幾千英軍打幾萬中國兵,從來都是輕鬆贏。給中國兵定英軍要求,練死怕也達不到。

但戈登定了嚴格管理制度,中外官兵一視同仁。有美國軍官不信邪,在訓練場上毆打中國兵,事後又抱團扛事。戈登二話不説,直接把所有美國人都抓起來,放話每五個美國人殺一個。美國流氓當場就癱了,癱掉後就被戈登拉出去槍斃。如此景象看的士兵們揚眉吐氣,就這麼痛快着練,水平竟真上去了。

尤其讓清政府汗顏的是,戈登抓的最好的竟是紀律。對此最抓狂的,就是他的中國好搭檔江蘇巡撫李鴻章,常勝軍以前靠殺人放火湊軍餉,現在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資金鍊立刻斷。外加戈登實行薪金制,軍隊積極性大增,但開支都是李鴻章買單。而後好些年裏,李鴻章每當深情回顧這段戰鬥歲月,也不忘抱怨戈登幾句,説這英國佬“不知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