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 火燒圓明園是中國人乾的 這鍋我們不背

“有一天,兩個強盜走進圓明園,一個搶劫,一個放火,可以説勝利是偷盜者的勝利,兩個勝利者一起徹底毀滅了圓明園。”雨果作為一個全球知名的作家在公開場合對英法為首的八國聯軍進行了強烈的譴責。當然,這也是大多數的中國人的認知,圓明園作為世界級的瑰寶林園,就這麼被付之一炬化成灰燼!不僅是世界的損失,圓明園的消亡更是一段中國歷史上抹不去的恥辱,然而真正的始作俑者難道真的是英法聯軍嗎?

八國聯軍 火燒圓明園是中國人乾的 這鍋我們不背

對於圓明園被毀,真正的兇手到底是誰?在歷史界一直存在爭議,不過迄今為止關於圓明園被燒的真相存在着兩個不同的版本。

流傳之廣傳播之深遠的罪魁禍首是八國聯軍為首的英法聯軍!存世的史料並不是很多,能夠找到的得以考證的是一次談判引起的“血案”。中國在清朝期間一直作為出口國,大把的賺取了老外的白銀。換了哪國都受不了這樣的刺激,各國使節紛紛來到中國,希望中國能夠開放港口與中國建立正常的外交。誰讓乾隆爺把清廷一眾官員養成了天朝上國,根本不知道這世上有什麼第一次工業革命,什麼叫開放國門。一副老大哥的架子端久了,想下來就不那麼容易了。

1856年,英國使臣代表巴夏禮率領39位使臣一同進入中國進行外交談判,希望通過談判的方式與中國在通商與旅遊方面建立一定的外交關係。此時的大清朝,經歷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洗禮已經對老外有了一定的畏懼。雙方談判明面着講這是一次文明的交流,實則是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簽署。割地賠款都幹了,籤點不平等條約算什麼,反正官員的烏紗帽是丟不了。可就是這面子害死個人。畢竟這大清朝還沒有倒,總是説入鄉隨俗,在清朝見了一國之主總是行磕頭禮。可偏偏老外就沒有這樣的規矩。雙方在對待跪拜皇帝這個問題上,都採取了非理智的行為。咸豐皇帝一聽,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下令把這一羣老外商人給下了大獄,巴夏禮為首的39名商人無一倖免。晚清的官場黑暗,一般上頭下了命令,牢卒也得看得罪的是誰,看着“面子”上刑。好傢伙,普通小官員敢得罪皇上,這罪過可就大了,到了牢房這不死也基本殘廢了,可是咸豐帝上位的時候還小,對於清廷的各種制度人情場面並不瞭解,本身只想給老外一個下馬威,誰知道一個月後,當小皇帝想起來還有一幫子英國的使臣的時候,出使的39人,已經有21人在牢獄中凌虐致死!

1860年,英國為了報復滿清於同年2月派遣額爾金以英國駐華公使身份重返中國。額爾金可以説是個中國通,他知道圓明園是一座舉世罕見的皇家園林,進入北京城之前就派騎兵前去察看。確定好目標於同年10月7日,英法聯軍爭相動手劫掠,園內的黃金、白銀、瓷器、刺繡、書畫等就被洗劫一空。這些凝聚着中國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珍寶,成為英法聯軍的“戰利品”,有的被拍賣,有的進獻給英法兩國帝王,有的則輾轉流落到歐洲各大博物館。次日,額爾金藉口清軍虐待英軍戰俘,斷然下令火燒圓明園。大火連燒三天,圓明園淪為了一片焦土,在正好來了個毀屍滅跡!

第二種説法,圓明園就是中國人自己燒的!《圓明園詞》中記載:“夷人入京,遂至宮闈,見陳設富麗,相戒勿入,雲恐以失物索償也。及夷人出,而貴族窮者,倡率奸民,假夷為名,遂先縱火,夷人還,而大掠矣。”翻譯成大白話就是,英法聯軍到了京城,遂後就來到了圓明園,看到陳設建築富麗堂皇,就相互勸告不要亂動,否則要賠償的。等英法聯軍走後,大幫滿族窮人闖進圓明園,見到好東西就拿,最後怕官府追責乾脆一把火就把園子給燒了。英法聯軍知道後,才回過頭來接着搶!

在這個版本中還有一種説法,英法聯軍之所以能夠快速的找到圓明園,是有人指引的。可以説是中國人自己把蠻夷招進來的。《檀青引》中寫到:“奸民李某,導聯軍劫圓明園,珠玉珍寶盡出……”然而,在《同治重修圓明園史料》卻提出:“初有奸人龔孝拱者,遊海上,以狡詐通於夷,聞圓明園多藏三代鼎彝,龔故嗜金剛刻,至庚申京師之變,乃乘夷亂,導之入園,縱火肆掠……”而這個龔姓者卻是清代改良主義的先驅者龔自珍的兒子,不得不説有栽贓陷害的意圖!不過極有可能,英法聯軍花點小錢買通了當地的民眾,讓其引路。一般的小民只認錢不認人,圓明園一座偌大的皇家園林對於老外來説門在哪都不一定知道,可是對於一般的小老百姓來説,那就是門清,你給錢我辦事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的。

在時間的流逝下,無情的塵土一點點把歷史的真相掩埋,當年事件的見證人早已魂歸黃土。要想追尋歷史的真相只能依靠古人留下來的隻言片語。用辯證的角度看待問題,追責已無濟於事,圓明園被毀,國寶流失,不管是何人所為,這件事已經作為中國人永遠的恥辱鐫刻在那裏,如今的我們要警醒的是吸取“國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國”的教訓,有大國才有小家,強大自己,不再任人宰割受他國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