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容是怎麼犧牲的 鄒容的墓地在哪裏?

當《革命軍》問世之際,《蘇報》因章士釗接充主筆,於五月初六日(6月1日)宣佈“大改良”,言論更趨向激進,“排滿”、“仇滿”的文詞,連篇迭出。初六日刊登《康有為》一文,痛斥康有為力倡保皇、抵拒革命的言行。十四日(9日),刊登《讀〈革命軍〉》,將該書譽為“誠今日國民教育之第一教科書”;又在“新書介紹”欄評論説,《革命軍》“其宗旨專在驅除滿族,光復中國,筆極犀利,文極沉痛。若能以此書普及四萬萬人之腦海,中國當興也勃焉”。閏五月初五日(6月29日)以《康有為與覺羅君之關係》為題摘登章太炎《駁康有為書》,指斥“載湉小丑,未辨菽麥”,對康有為的保皇謬論痛加批駁。《蘇報》迅即成為舉國矚目,獨步一時的革命報刊。閏五月初五日、初六日,《蘇報》館帳房程吉甫和章太炎以及陳範的兒子陳仲彝、辦事員錢寶仁等被捕。初七日(7月1日),鄒容自投捕房,以與章太炎共患難。蔡元培事前離滬赴青島,陳範、黃宗仰、吳稚暉等避匿,旋出國遠走。隨後,領事團徇上海道的請求,於十三日將《蘇報》封閉

鄒容是怎麼犧牲的 鄒容的墓地在哪裏?

鄒容自入獄起,即抱定為革命犧牲的決心。他同章太炎在獄中賦詩明志,互相砥礪。閏五月二十八日,章吟《獄中贈鄒容》一首:“鄒容吾小弟,被髮下瀛洲。快剪刀除辮,幹牛肉作餱。英雄一入獄,天地亦悲秋。臨命宜摻手,乾坤只兩頭。”鄒容即賦《獄中答西狩》相唱和:“我兄章枚叔,憂國心如焚。並世無知己,吾生苦不文。一朝淪地獄,何日掃妖氛!昨夜夢和爾,同興革命軍。”充分表現了革命者臨危不懼,勇於獻身,對前途充滿信心的高尚情操和英雄氣概。

不幸的是,鄒容距出獄只有兩個多月,即被折磨致病,於光緒三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1905年4月3日)在獄中逝世,年僅20歲。噩耗傳出,中國教育會立即為他開追悼會。遺骸由革命志士劉三(季平)冒險運出,安葬於上海華涇鄉。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經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批示:鄒容“照陸軍大將軍陣亡例賜卹”。

鄒容於1905年4月3日死於獄中,年僅21歲。其遺體由《中外日報》館收殮後葬於華涇。辛亥革命勝利後,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追授鄒容為陸軍大將軍銜。後由華涇劉季平(劉三)移柩於華涇鎮黃葉樓西側(今華涇路中心河橋橋堍右側200米處,近位育路口)。墓碑由蔡元培所題,為避清廷耳目,寫為“周容之墓”。墓面南為圓形石砌墓,高2.36米,直徑2.48米,墓前尖頂青石刻書“鄒容之墓”。過神道石階有石碑一座,刻有章太炎篆書“贈大將軍巴縣鄒容”。墓後為章太炎撰文、于右任書的青石墓表。碑後復有造型美觀的高大石屏,氣勢雄偉,東西兩邊各立一座石亭。在文革中被毀。1980年,為紀念辛亥革命70週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重修鄒容墓。墓區總佔地一畝餘,墓台座北朝南,面向大道,四周環有長青松柏,莊嚴肅穆,兩邊是正方形綠化區,廣植花草。鄒容墓現已整修一新,建成花園式陵園,向公眾免費開放。